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1.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濮阳457000;2.濮阳市药品检验所,河南濮阳457000) 中成药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医药工业的高速发展,中药剂型的不断涌现,临床应用曰趋广泛,但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报道也随之增多。笔者收集了近年来有关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260例,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笔者通过网络及手工检索收集了1996—2004年国内医药期刊发表的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260例,并对年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与年龄的关系及出现的时间 260例病例中男性128例,女性132例;55岁以上者8l例,20岁以下者78例,20一55岁者ioi例,年龄最小者4个月,最大者72岁。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即刻型(2—30min)151例(58.08%),快速型(1—72 h)66例(25.38%),迟缓型(72 h以上)43例(16.54%)。 2.2 诱发不良反应与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的关系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182例(70.00%),肌肉注射32例(12.31%),口服42例(16.15%),外用4例(1.54%)。药物剂型与2.3.1 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据表2可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46.54%,皮肤病变以荨麻疹、猩红热样、麻疹型药疹为主:全身症状有恶寒、头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血压下降或升高、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紫绀、哮喘等。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为: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刺五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猪苓菌多糖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感冒清热冲剂、三九胃泰冲剂、六味能消胶囊、正红花油、洁尔阴等。 过敏性休克有34例,占13.08%,一般伴有胸闷、气喘、脸色苍白、血压下降,很快便出现意识丧失,因其反应急、来势凶猛,在临床上应注意及时抢救减少意外发生。引起药物为: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猪苓菌多糖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复方半枝莲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和牛黄解毒片。 2.3.2 消化系统 胃肠道反应是中药制剂特别是口服药物出现最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血,严重者导致肝功能异常、肝损害等。引起药物为:复方青黛丸致便血,穿琥宁注射液致腹痛、腹泻,壮骨关节丸、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猪苓菌多糖注射液致肝损害。 2.3.3 血液系统 主要症状为:出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穿琥宁注射液引起血小板下降,雷公藤多苷片引起粒细胞减少,银杏叶片引起虹膜出血,灭澳片、六神丸、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引起过敏性紫癜。 2.3.4 神经系统 双黄连注射液引起剧烈头痛;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精神症状,临床症状多为头痛、头昏、失眠。中成药制剂中多含有大分子物质,具脂溶性,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导致中枢兴奋性增加。 2.3.5 呼吸系统 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气喘、呼吸困难、急性喉水肿、过敏性哮喘、呼吸衰竭等。引起药物为: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六神丸。 2.3.6 泌尿系统 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少及双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药物有:清开灵注射液、蝮蛇抗栓酶注射液、藻酸双酯纳注射液。 2.3.7 其它 红茴香注射液导致严重心律失常l例,复方丹参注射液致球结膜水肿l例,猪苓多糖注射液致关节炎l例。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与年龄分布 大于55岁和小于20岁的病例占总例数的61.15%,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很大关系,老人与小儿药物代谢过程缓慢,导致药物半衰期延长,从而引起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因此,提示临床对老年人及儿童用药要酌情慎用或减量应用。 3.2 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临床上各种给药途径均可发生不良反应,以静脉给药发生率为最高,占70.00%,与临床静脉给药较滥有关。提示临床用药应根据病情,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静脉给药(特别是静脉滴注)的方式。 3.3 不良反应与药物剂型的关系 不良反应中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占82.31%。中药不良反应与剂型的关系较大,在所有的中药不良反应中,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中药注射剂发生频率最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药材所含的植物蛋白或有机质在人体内形成半抗原而引起。中药制剂所含成分复杂,大部分产品是中药材综合成分的提取物,其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占有相当比例,一些大分子杂质,如鞣质、多肽、多糖等,难以完全除去,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色泽变深、混浊、沉淀等现象,影响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它们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过敏反应;另外,制备中药制剂存在着所用中草药品种、采集季节、药用部位不同,提取精制的工艺不一等问题,也是造成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除因一些中药的毒理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复方制剂配伍后毒理学、药效学、药动学对肝药酶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等尚未阐明外,又与人们错误地认为中药安全、疗程常过长及治疗期间不注意检查肝功能等均有关。所以,中成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剂在质量控制中,更应加强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质量控制,注意中成药制剂上市后的再评价,加强中成药使用中不良反应的监测,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以提高中成药制剂的疗效,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