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论文和研究造假事件,已经让他曾经的头衔——韩国“克隆之父”成为一个耻辱的象征,同时也促使人们对干细胞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重新进行严肃的评估,首尔国立大学上周公开的最终调查结果,无疑更进一步助长了公众的种情绪。
许多对干细胞研究持反对态度的批评者,甚至一些私下里对干细胞研究持支持态度的人,都已经开始怀疑,此次造假丑闻是否意味着类似研究将走向终止。然而,在我看来,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此次丑闻和其后接踵而至的调查,以及有关研究人员的反省,将会为干细胞研究人员提供一次难得的自我审查的机会:我们必须改变对于此项研究所持有的那种太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我们也要再次重申我们的研究所应有的道德底线。 干细胞研究当初迅速被聚光灯所包围,恰恰反映了科研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激动人心的一面,同其常常被忽视的伦理道德这一面之间的严重冲突。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8月9日签署法令,禁止公共资金用于人造胚胎研究领域,然而适得其反,这一法令反而激起了人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趣——尽管它确实令美国科学家开展相关研究变得非常困难,很多关注医疗科学的人对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法令来阻挠重要医疗科研的做法感到非常的愤慨,与此同时,对于研究结果的期待和需求,则持续上升。 而干细胞研究本身的进展则举步维艰,这其中既有常规的原因,也有干细胞研究所特有的原因。一方面,科研本来就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其所取得的进展,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结果,而人造胚胎干细胞原本也就非常难以培育;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政府的管制不仅仅阻止了研究者采取最科学的研究路径,也让一些更加年轻有为的研究者知难而退,不愿意踏入这一研究领域。 随着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研究者所能够提供的研究成果,一个卖方市场便形成了,这是经济学上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一个求远远大于供的市场里,商品的价格无疑将会虚高,甚至一些低质量的商品也会被那些迫不及待的买家高价买走。这就是黄禹锡所从事的研究及其造假所处的背景环境。 尽管大多数干细胞研究人员都对黄禹锡的造假行为感到震惊,但震惊的程度显然并不那么强烈。为什么?因为对从事干细胞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有一点几乎是人所共知的秘密,即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其门槛是极其之低的,即便那些声名卓著的学术期刊甚至也为争取发表下一篇干细胞研究方面的论文而相互争夺——这种疯狂的结果便是造就了一大批在那些严肃的研究人员看来非常值得怀疑的所谓学术论文。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几乎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说,干细胞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加具有吸引力,搞清楚干细胞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并转化成一个独特的细胞比如神经或胰岛原细胞(BetaCell)的,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或许这将是最具吸引力的生物课题了,可以说,干细胞研究以其独特的魅力,必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但我们肯定无法一夜之间便搞清楚其原理,相反,我们人类那些最聪明的脑袋,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协同一致——既包括智力方面的,也包括研究的资金投入方面——才有可能最终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而且,要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应用技术,毫无疑问甚至将会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而且其挑战性甚至远远超过前者,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迎接的挑战,而且我们相信一定会成功。如果黄禹锡的造假事件导致人们忽然之间放弃了干细胞研究这个激动人心的课题,无疑这将是一个灾难性的耻辱。 我们所应该做的是要提炼我们对于干细胞研究的期望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降低我们的野心和我们对于研究者们的需求。恰恰相反,我们必须意识到,严肃的科学研究是一件多么辛苦和艰难的事情,而且必须时时提醒自己,任何数据都不应该因为发表而变成教条——除非经过独立而可靠的验证。 无论困难与否,严肃认真的研究是推进干细胞研究唯一负责任的方式。如果人们对于干细胞研究的期待最终变成现实,那么它必须基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一个可靠的、可复制的坚实基础之上,而不是基于浮夸和期待这样虚幻的泡沫之上。 (Latwp授权刊登长弓编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