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据不完全统计,西方医药学界已对3000余种植物的成分进行过研究,但千万不要误解就是“中药现代化”了。事实上,过去的百年,人们(主要是西方国家)已经从植物中提取了59种药,其中包括我们津津乐道的“青蒿素”“银杏灵”,但没有是“中药”。应该这么说,脱离中医学的“中药学”其实是“植物化学”,如果“植物成分”的分析和分离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的话,那么这种“现代化”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从印尼的金鸡钠树皮提取喹宁就是那个时代的成就。 中药不同于植物药 中药现代化不是搞植物化学。西方国家一个小小的植化工厂,就能分离提取百十种植物成分,但这不是中药现代化。成分不能决定一切。生石膏与煅石膏相比,仅相差6个结晶水,然而药性有天壤之别。人参与人参叶都含人参皂甙,古人却不用人参叶而用人参。今天检测仪器那么先进,茶叶和酒却不能以检测成分定优劣,而必须由品茶师品酒师品尝。我们不能搞唯成分论,要重在临床表现。 上世纪80年代,西方人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且西方国家日益感到承受不了医疗费用高涨的沉重负担,才出现了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但是,中药不等于西方的植物药,也并不是天然药物。 植物药是当今西方人对西方草药的常用称谓。中药大多数也是用植物入药,但却不能称为植物药,因为中药与西方植物药差异很大。所谓中药是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按照中医药理论而使用;而所谓植物药或说草药,则是尚未纳入任何医药学体系的药物,仅凭一定的经验而使用。中药多经炮制,经过了化学过程,且有些中药如密陀僧则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因而不能称为天然药物。 专家认为,中药与植物药的主要差别如下: ——中医药有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遣方用药有规律可循;西方植物药仅凭零散的经验使用。 ——中医药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建立了一定的医事制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西方植物药则成形于近几十年。 ——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和归经;西方植物药仅应用生药,不懂炮制后药性之改变。 ——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西方植物药一般用单味药,偶用复方,多则四味,亦无君臣佐使之说。 ——几千年来,中医药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直至今天,无论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均可依赖中医药;而西方植物药仅用于可以自我诊疗的轻浅病症。 在采用筛选法开发西药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开始从植物里寻找有效成分来开发新西药,这也是植物提取物在西方兴起的原因之一。由此也不难看出,不能把发展植物提取物当作中药现代化。 中药:岂能游离中医理论之外? 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医药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医圣张仲景把中医药推上至高的顶峰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药的价值和功用不容置疑,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尽人皆知。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中医近乎抽象的理论难以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中医中药的地位在国内已经退居次席,何况走出国门。 让我们看一下这样一个例子:日本顺天堂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汉方医药企业,小柴胡汤是它的主打产品,给这个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很多临床医生和不懂得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看到中国医生将小柴胡汤应用于某几种疾病,然后照搬使用,药物的临床效果大打折扣,或者根本无效,甚至出现致人死亡的现象。一个国际性的大企业就这样破产了,留给人们的思考良多。其实,中医不仅讲究异病同治,更有同病异治的理论,没有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使用中药,势必会失败。曾几何时,我们羡慕地谈论日本用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现代化的制剂”,然而现在回头去看,所谓的东洋医药存在着许多弊端,不仅不能替代西药,反而失去了中药本来的特性。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中药用药法度,用来防病治病的各种药用物质。这是每一个中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初就要明确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没有中医理论,就谈不上中药,现在国外的很多“中药”就只能被称为“药用物质”。早在几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提出药物具有毒性的问题,也叫偏性,而许多中药发挥作用也就是利用了这种偏性。中药有七情配伍和炮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减毒增效。也就是说,中药的毒性在配伍和炮制的基础上,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利用的。中医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历经了千万次临床实践的考验,也许是现代科技还无法解释,但是不管怎样,对于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既然没有证据证明它的不科学性,怎么可以断然否认它的有效性? 我们希望能够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化方式生产、开发中药制剂,但努力的同时我们不断发现这条路上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有许多经过成分分析、加工提炼之后的中药制剂,与原方功效相去甚远,渐渐地失去中药的特色。像我们最熟悉的黄连和小檗碱,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临床用于痢疾杆菌的肠道感染,而黄连是一味清热燥湿类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上根据这八个字可以将黄连应用于多个方面。如果不依据中医理论,盲目的按照成分应用,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小檗碱绝对不可能替代黄连。 中医理论指导是中药现代化的根,离开了她的指导,中药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恐怕活不了多少时日了。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张小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