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常见症状 本病以皮肤、粘膜下及其他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 1.急性型 多见于儿童,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及其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出血严重,突出广泛的皮肤粘膜血点或成片瘀斑,甚至皮下血肿。常伴有鼻衄、牙龈出血等。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可见便血及尿血。偶见结膜下、视网膜出血。少数同时伴有内脏或颅内出血,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2.慢性型 多见于成人,病程在6个月以上。起病缓,出血症状较轻,一般仅见皮肤瘀点或瘀斑反复发作性出现,或常见鼻衄、齿龈出血、结膜出血等其他出血倾血。女性患者可以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长期反复大量出血而引起贫血者,可出现低热、乏力、头昏、失眠及脾肿大等。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血证、发斑等范畴,可分以下3型辩证用药。 1.血热妄行型症见发病急,初有寒热,皮肤发斑,量多成片,或衄血、尿血等,血色鲜红,面赤心烦,舌色红绎,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可服:犀角地黄丸、犀角丸、荷叶丸、十灰丸等。 2.阴虚火旺型症见头晕耳鸣,低热颧红,心烦盗汗,斑色紫红,数量较多,下肢为甚,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月经量多,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治宜:滋阴降火,清热止血。 可服:大补阴丸、二至丸、知柏地黄丸等。 3.脾虚气弱型症见神倦乏力,食欲不振,斑色淡红,清稀不显,时发时愈,疲劳尤甚,或面色萎黄,月经量多,舌淡苔白,脉濡而缓。 治宜:健脾益气,引血归经。 可服: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八珍丸、乌鸡白风丸等。 常用西药 1.激素类 ①强的松:每日30—60毫克,分3次口服。 ②氟美松:每日10一3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 激素为本病首选药物,能迅速控制症状。但不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以免产生副反应。 2.升高血小板药物 ①辅酶A:50单位,每天1次,肌肉注射。 ②三磷酸腺苷:20毫克,每天1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3.免疫抑制剂 ①环磷酰胺:每日100—150毫克,静注或分次口服。 ②硫唑嘌呤:100一150毫克,每日1次口服。 此类药物的毒性作用较大,一般宜在激素治疗或脾切除术无效时才考虑使用。 总之,本病常用西药患者在家庭难以掌握,具体使用均应得到医生指导。此外,控制出血可选用止血敏、安络血等。危重病人应输鲜血或血小板悬液。如成年慢性病人,病程已较长,或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脾切除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