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剂型预计量、给药途径与次数、给药时间、多次用药以及同时应用几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均影响药物的效应。 剂型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如口服剂型可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的性质制成各种制剂。除常用的普通片、糖衣片、肠衣片外,发展了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以及靶向制剂等新剂型。靶向制剂能使药物在靶组织内定向分布,因而不仅提高疗效,而且减少非靶组织的药物分布而减少副作用。 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量,而且可能有作用性质的不同,如硫酸镁口服为泻药,而注射剂则有降压及抗惊厥作用。用药次数应根据病情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而定,一般半衰期短的药物给药次数应相应增加。肝、肾功能不良病人应减少给药次数。 给药时间也影响药物的作用。已知人体生理活动的周期有昼夜规律。一般在饭前服药有利于吸收,但有些刺激性药物宜饭后服用。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 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长期用药,而连续用药易产生耐受性(快速耐受性)。有时,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耐受性后,对另外药物的敏感性也降低,称交叉耐受性。病 原性微生物对微生物产生耐受性称抗药性(Resistance)。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连续应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包括躯体依赖及精神依赖。对此类药物必须经控制使用,严格管理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注意可能出现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前者是我们所需要,后者是应该避免的。一般应尽量减少同时使用的多种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