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流行中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历史悠久,有口皆碑,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成药不下几十种,应选出疗效确切的用于防治“非典” 当前在迎战“非典”的斗争中,西医尚无可靠的病因学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协同作战,已取得了喜人的战果。众所周知,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流行中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历史悠久,有口皆碑,特别是中医药在上个世纪中叶对血吸虫病、乙型脑炎的重拳出击大显了神威。所以,今日的“非典”并不可怕,中医药仍是战胜“非典”的有力武器。 辛凉解表药皆具发汗解表的功效,兼有止咳、透发疹毒、缓解疼痛等作用,主治各种外感表证(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某些传染病等)。柴胡、薄荷、桑叶等能解热、抗病毒,还有抗炎作用(桑叶除外)。此外,柴胡有镇痛、镇咳及增强免疫的功能;薄荷、桑叶可镇咳、祛痰。按“非典”中医辨证的分期,特别是在发病后的1~5天内(早期),对微恶寒、发热、口干、身重疼痛、咳嗽、无汗或汗出不畅、胸闷、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浮的湿热阻遏肺卫证可选用上述药物配伍化湿剂以宣化湿热,透邪外达。其药理特点为:(1)抗病毒及其与细菌的合并感染。(2)柴胡等药可促进皮质激素的分泌,对炎症的许多环节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轻了肺部的病理损害。(3)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类药不良反应较轻,可出现恶心、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但要注意柴胡不能超量服用,否则会出现深睡现象。 清热解毒中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清虚热的功效,主要用于各种里热证,即现代医学中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发热以及具有热证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等。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连翘、鱼腥草、野菊花、贯众、黄连、黄芩及黄柏对多种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抗病毒范围很广。近年来研究还发现黄连、黄芩能够诱生干扰素,阻碍病毒的复制过程。这些药物成分复杂,药理作用甚广,可作用于机体若干靶器官,产生多种效应。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野菊花、黄连不但能抗病毒,还有解热、抗炎和促进免疫的功能。尤其是金银花、野菊花、黄连有独特的抗毒作用,能降解病原微生物毒素,减轻机体的损害。因此笔者认为中药对“非典”有针锋相对的治疗作用:(1)抑制多种病毒(应包括引起“非典”的元凶——冠状病毒)。(2)抑制肺部炎症的发展。(3)缩短发热时间。(4)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功能。清热解毒中药多在“非典”中期的湿热蕴毒证中配伍其他药物使用。但上述清热药在使用失当时常可出现不良反应,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引起恶心、呕腹痛等胃肠道反应;黄连除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引起注意。 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主要用于血瘀证,尤其适用于肺炎治疗的全过程,可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避免肺功能的损伤,有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丹参、当归、延胡索、桃仁、川芎及红花等,可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等,呈现出下列的药理学特点:(1)使病变的肺组织血流量增加,肺循环明显得到改善。(2)减少因“非典”病毒引起的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并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3)增加纤溶酶的活性,抗血栓形成。(4)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解除微血管痉挛。“非典”的恢复期多见气虚挟湿挟瘀证,配伍本类药可发挥活血通络的作用。但活血化瘀药的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如延胡索大剂量服用有抑制呼吸的作用,不利于“非典”的治疗。极少数人对红花过敏,可发生休克。桃仁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但剂量稍大,可使其有效成分苦杏仁甙释放出过量的氢氰酸而出现中毒现象。 中医药是我们的国粹,全国人民都已经看到用中医药抗“非典”所取得的成绩,从一开始的辅助治疗已跃升为发挥重要作用的地位。据说国内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成药不下几十种,应选出疗效确切的用于防治“非典”,减少恐惧SARS的人们盲目地乱服中药所造成的药源性损害。可喜的是在用中药抗“非典”的临床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摸索出治疗病毒感染、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初步经验,为彻底攻克“非典”夯实了基础。抗“非典”,中医药是把利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