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新机制,由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雪涛院士和安华章副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所揭示。一新的科学发现,为人类有效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增添了新思路,同时有可能提出抗病毒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近日,国际免疫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免疫》(Immunity)刊登了该研究论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973”免疫学项目支持下,该课题组人员瞄准Toll样受体与机体免疫调控这一免疫学国际前沿热点,首次发现了一种称为“蛋白磷酸酶2”的信号转导分子,通过结合“蛋白激酶分子1”的激酶活性结构域并抑制其激酶活性,从而能够特异性地显著抑制Toll样受体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炎症性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进而负向调控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为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增添了新的认识,同时提示“蛋白磷酸酶2”有可能成为抗病毒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据悉,“蛋白磷酸酶2”是由国际著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冯根生教授于1993年发现的,冯根生教授对该项研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利用该分子作为靶点可以调节I型干扰素的产生,为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红斑狼疮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