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本报陕西讯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解剖生理学教研室王美青教授等承担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颞颌关节渐进性咬合紊乱病理学特性的研究”,经过5年刻苦攻关现已结题。该课题在国内首次提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产生异常生物力作用”及“颞颌关节退行性改变是病理性咬合”等新理论。经专家评审,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0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颞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0%以上。多年来,关于“咬合异常是否可造成颞颌关节异常,进而导致临床所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的理论存在很大争议,对一理论的不同认识,影响和阻碍了颞颌关节咬合紊乱领域研究的发展。 为探讨颞颌关节渐进性咬合紊乱的病理学特性,王美青等研究人员采用光弹实验研究方法,在尖窝接触关系生理形态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渐进性咬合紊乱的异常生物力学作用的研究,并发现由于第三磨牙伸长,与对颌牙形成非轴向咬合接触,导致牙根尖主应力方向发生改变。由此,首次提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产生异常生物力学作用”的新理论。同时,课题组对渐进性咬合紊乱的病理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动物模型,应用现代固定正畸矫正技术反复实验,结果发现:颞颌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是一种病理性咬合变化。其咬合紊乱的主要机制是:咬合阻碍着上下牙不能达到最广泛、最紧密的咬合接触状态,下颌不能足量闭口,造成颞颌关节内压改变,使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建。同时,由于咬合形态变化,导致传递到牙根的应力发生相应变化,继而对咀嚼肌收缩进行调节,使颞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发生变化,造成复杂多样的咬合紊乱,引发临床疾病。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渐进性咬合紊乱的病理机制,而且是对“咬合异常是否可导致颞颌关节异常”这一有争议的理论,做了正确回答。 专家评审认为,该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以独特设计的动物实验证明,产生非轴向咬合力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颌关节具有明确的病理性作用。因此,矫正渐进性咬合紊乱,是彻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的关键。同时,首次从生理学、生物力学及病理学特性的基础研究中,揭示了颞颌关节紊乱的病理机制。这一成果,为我国颞颌关节咬合紊乱疾病的研究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理论依据,大大提高了我国颞颌关节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水平。 (吴一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