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2006年09月08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Vol.7 No.10 P.943-947 10 (上海)为了分析踝关节内、外侧结构和胫腓下联合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探讨胫腓下联合固定的指征。研究者将12具新鲜膝关节以下下肢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模拟内踝骨折和三角韧带撕裂的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按该型骨折加重顺序依次切断周围韧带,用压敏片和位移传感器分别测定每次处理后的关节接触面积和胫腓下联合分离距离。分析各操作步骤对关节接触面积、胫腓下联合分离距离的影响。结果a组切断三角韧带、b组切断骨间韧带后,关节接触面积及胫腓下联合分离距离较基线状态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关节接触面积和下联合分离距离呈线性回归关系。可见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由踝关节内、外侧结构和中间的胫腓下联合共同维持,只有当三者中两处以上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时,踝关节的稳定性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胫腓下联合分离时,下联合固定应选择性地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