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忙碌的“空中飞人”们就不用再为频繁倒时差烦恼。最近瑞士科学家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宣布,他们找到新方法,可有效调节哺乳动物“生物钟”,使人能顺利、自然地进入睡眠状态,醒后神采奕奕。
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解开了哺乳动物睡眠周期的主要奥秘——一种产生于下丘脑的食欲激素。好像有规律的潮汐,当种激素“涨潮”时,人就会精神饱满,而当它“退潮”了,则昏昏欲睡。 于是,科学家就千方百计寻找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人体内垒起一道临时的“防汛墙”:即使食欲激素正汹涌澎湃,人体依然会以为激素已经“退潮”,便可安然入睡。当这道临时“防汛墙”撤去后,一切便又恢复正常——建立起新的睡眠周期。 论文作者之一、瑞士爱泰隆制药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联合实验室负责人邱长斌告诉记者,动物实验表明,该小分子化合物可使哺乳动物的深睡、浅睡周期同时等比例延长,醒后感觉精神饱满,而不像一般安眠药那样醒后感觉头昏脑胀。更有趣的是,这个小分子只是帮忙将“生物钟”拨到“睡觉”的钟点,而不是强行命令大脑入睡,因此即使服药睡着,睡眠中仍能被叫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