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2006年02月20日 《健康报》
17
近日,国际顶尖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力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与国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刚博士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果蝇脑对两种视觉参数的记忆》。
该杂志同期发表的评论文章认为,项研究工作清晰地表明,通过遗传学手段,果蝇可能成为研究神经结构及其功能、定位记忆方面最好的模型,对研究人脑记忆的分子机制有借鉴作用。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对果蝇的研究,人们发现视觉记忆功能需要脑中特定神经元形成回路来完成。 在自然界中,身长仅两毫米,却有着一对大大眼睛的果蝇可以根据图形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参数,如大小、颜色、重心高度和图形朝向等,来完成对相应视觉图形的识别并形成记忆。刘力等研究人员根据果蝇的学习与记忆依赖于腺苷酸环化酶的缘由,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选择性地在腺苷酸环化酶缺失果蝇的特定脑区中恢复腺苷酸环化酶功能,并在上述行为实验中检验果蝇对视觉图形的记忆能力,首次证明了果蝇中心脑内—扇形体结构,参与了视觉图形识别过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