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当前位置:健康网>>临床快报>> 研究发现皮肤瘙痒原是神经纤维作祟

研究发现皮肤瘙痒原是神经纤维作祟


发布:www.liulingling.com 来源:医学杂志

  东北网9月19日电 据《生命科学》19日报道,皮肤瘙痒会刺激神经,令忍不住要用手不停抓挠痒处,有些人甚至在睡梦中也会四处抓挠,严重的时候,让人简直有痛不欲生的感觉。研究人员对不断加重的瘙痒背后的生理原因尚不完全理解,而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使得整个问题似乎变得更加复杂。

  导致皮肤瘙痒的一大罪魁祸首是皮炎,皮炎是一种由洗衣店清洁剂、黄金等一些能刺激皮肤的东西所引起的皮肤病。据美国国家流动医疗养护调查中心称,在美国,640万皮炎患者每年不得不求助于皮肤科医生。德国曼海姆大学神经生理学家马丁·施梅尔茨说:“由于皮肤瘙痒,患者的生活质量都下降了。患者在遭受与瘙痒程度相同的疼痛时,他们似乎也能承受,但瘙痒却让他们无可奈何。”

  神经会让我们产生烦人、刺痛的感觉。尽管一些神经纤维主要用于感受疼痛和触觉,但人体上还有其它神经纤维专门感觉瘙痒。人体过敏反应时所分泌的蛋白质——组胺,支配一些发痒神经去向脊髓传递信息,信息在脊髓得到处理后,反馈给大脑。瘙痒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同我们疼痛时被激活的区域非常相似。抗组胺剂可通过消除组胺发送信号的能力发挥作用。然而,组胺并非人体中唯一能引起烦人瘙痒的化学物质。差不多十年前,施梅尔茨首次发现对瘙痒敏感的神经纤维。最近,他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纤维的存在,种神经纤维以不同与他此前发现的对组胺敏感的神经纤维的方式刺激瘙痒感觉。

  施梅尔茨说:“显然,不止一种神经纤维刺激瘙痒。我们发现了同对组胺敏感瘙痒纤维有关的大量信息,目前正在调查新类型的瘙痒纤维,结果可能有助于更全面地解释慢性瘙痒疾病的原因。”施梅尔茨日前在德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瘙痒研究工作大会(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or the Study of Itch)上提交了他同另外几位瘙痒专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而最新一期的《皮肤病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刊登了此次研究的详细内容。

  瘙痒是众多病症的前兆。事实上,暴露给植物、动物和金属物质所产生的反应都会引发瘙痒。天气变化、细菌、疾病和寄生虫也会影响瘙痒感,而压力更能使瘙痒加重。下面是刺激皮肤瘙痒的一些动植物和事例:

  蚊子、螨类、蜗牛、虱子

  毒漆藤、毒葛、豆科攀缘植物、荨麻

  皮肤干燥

  珠宝

  疱疹

  压力和焦虑

  干扰葡萄球菌

  牛皮癣

  晒斑

  肥皂及频繁洗手

  据美国医学会称,肥皂往往被人们过度使用。施梅尔茨的研究小组表示:“通常情况下,适当的清洗液,或者单单是清水就足以使大多数类型的皮肤保持足够的清洁。”

  1660年,德国医生塞缪尔·哈芬雷弗(Samuel Hafenreffer)首次给瘙痒症状下了定义:“瘙痒是一种会诱发抓挠欲望的不适感觉。”然而,不停抓挠皮肤试图迅速止痒,其结果只是徒增烦恼,陷入“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情况下甚至能引发出血和感染。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学家埃尔·卡斯滕斯说:“在一些同瘙痒有关的慢性皮肤疾病中,比如过敏性皮炎,湿疹,患者甚至有可能在睡梦中还会抓挠痒处。”但抓挠为何会让皮肤病患者暂时感觉如此好受呢?对此,卡斯滕斯解释说,抓挠可能会激活刺激大脑中欢愉系统的神经。(杨孝文)

★○№相关文章¤◎◆
·手麻木
·第六节腹部CT诊断
·吐白血
·研究质疑激素类抗衰老药实际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药物治疗的临
·提高男人性欲的最常用方法
·阿司匹林降低成年人罹患气喘
·研究称34%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第五章尿石症--第一节概论
·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下颌骨对血
·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与结直肠癌
·滞痰
★○№热点文章¤◎◆
·复旦大学医学院诊断学试题(博
·虫虫妈谈把尿经验
·组图:偷学明星针织搭配10大高
·假孕是怎么回事
·逆反心理之萌萌吃饭
·太阳活动高峰年的个人保健
·蔡康永:皱纹和斑点
·天寒要注意“养”眼
·王振滔:做企业就像开飞机
·阿根廷首都为餐馆健康食谱立法
·抽动-秽语综合征不治疗能自愈吗
·王振滔 以国际化应对反倾销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法律代表:周林胜律师
网站开发:北京合纵联横网络科技 刘玲玲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