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出现皮疹的部位有助于预测日后患异位性皮炎的可能性大小
2006年09月07日 Arch Dermatol. 2006; 142:561-566.
12
异位性皮炎是以皮肤反复出现红斑、瘙痒等表现为特征的皮肤病,其发病率在过去的40年里逐年上升。异位性皮炎的多于早年发病,通常有哮喘、过敏等家族史。虽然婴儿期是异位性皮炎的易感期,但由于该期很难明确患儿的瘙痒症状,因此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近期发表在《皮肤科文献》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婴儿期手臂和关节处经常发生皮疹的婴儿更容易在3岁前发展为异位性皮炎。
共有411名于1998年8月~2001年12月出生,母亲有哮喘史的婴儿入组该项研究,有48%的母亲同时还有异位性皮炎的病史。研究人员于婴儿1月龄大时,及之后的每6个月评估一次婴儿的皮肤、呼吸系统症状变化情况。最终有356名患儿完成了该项研究,其中155人在3岁前发生了异位性皮炎(占44%)。2.5岁和2岁分别是女婴和男婴发生异位性皮炎的高峰期。婴儿的皮疹多先发生于头皮、前额、耳部、颈部及两颊,随后扩展到两腿前侧、手臂背侧、面部其他部位及躯干。那些最早在手臂和关节处出现皮疹的婴儿日后更容易患异位性皮炎,而在头部和颈部出皮疹的婴儿日后患异位性皮炎的风险相对较低,会阴部和臀部的皮疹无预测异位性皮炎的价值。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结果对早期发现异位性皮炎的婴儿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早期干预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