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2006年06月28日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Vol.39 No.2 P.92-94 11 (南京)为了探讨发育不良性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研究者对11例临床表现为色素性损害的手术标本行H-E染色,结合临床指标及评分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皮损直径≥5 mm者8例,多发性损害者7例,边界模糊者4例,外形不规则者6例,痣表面色素不匀者4例,基底色红者6例。光镜下:交界痣3例,复合痣8例。发育不良性痣较为特异的组织学表现为真表皮交界处雀斑样增生,痣细胞巢增生紊乱倾向于形成"桥型"融合。表皮下方的非典型黑素细胞在基底层呈"Paget"样蔓延,真表皮交界处的黑素细胞向周围延伸,并超过真皮内的痣细胞成分。非典型黑素细胞:细胞核较角质形成细胞核大,多形性,出现核仁,深染。可见临床和组织病理相结合是诊断发育不良性痣的可行性标准,仅根据组织学的非典型性不能诊断发育不良性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