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有关急性及陈旧性心梗PCI治疗的研究进展很快,相比之下,继发于心梗后心室重构所导致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仍然是当今医疗界的主要难题之一。1989年,干细胞治疗使坏死心脏组织功能再生的设想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诱人的前景,从动物试验到近年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有喜有忧。
在本届ACC年会上,科学家们继续探讨干细胞治疗时机选择,是出现心衰症状以后再进行细胞移植治疗,还是急性心梗(AMI)发生时即给予预防性治疗?急性期干细胞治疗能否改善心功能及缩小梗塞面积?Patrick教授在会议上报告了干细胞移植在AMI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血运重建患者中的治疗进展。 2002年,Bodo等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随访首次临床证实,在PCI术中,将AMI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BMCs)注入其病变冠脉内。注入的BMCs能有效分化为心肌细胞,并形成新生血管。虽然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改善,但是,梗死范围显著缩小,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明显改善。 2004年,TOPCARE-AMI随机研究(59例)的结果显示,在AMI患者PCI成功后3~7天,经冠脉内注射培养3天的循环内皮祖细胞或BMCs。随访12个月,接受两种细胞移植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均显著增强。 2005年,Bartunek等经冠脉给AMI患者注入骨髓源性CD133阳性祖细胞。随访4个月,与基线相比,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LVEF由48.6%增至52.1%(P<0.005),左室收缩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mmHgmLxm-1)1.45增至2.09(P<0.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增加,但冠脉事件发生率较高(13%对58%,P<0.005),结果不甚理想。 2006年,Zohlnhofer等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激活的BMCs治疗AMI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发病12小时内成功接受PCI术的114例患者随机接受BMCs治疗组及安慰剂治疗组,随访4~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LVEF无明显改善,梗死面积无明显缩小,两组间再狭窄率也无差异。 2006年,Janssens等对67例AMI患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在AMI成功PCI术后1天,在病变冠脉注射自体BMCs。随访4个月,心梗面积明显缩小(P=0.036),心梗局部收缩功能改善,但LVEF无明显改善。 2006年,BOOST研究结果公布。研究者对60例AMI患者进行随机试验。6个月时,对照组与BMCs组LVEF分别升高0.7%和6.7%(P=0.0026),但18个月时,为3.4%和6.4%,差异不显著(P=0.27)。该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梗后,BMCs治疗初期(6个月内)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但未显示长期效益。 PEPAIR-AMI研究是第一项有关BMCs治疗AMI获益的大型随机双盲试验。204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病变冠脉内BMCs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4个月,治疗组LVEF明显改善(升高值为5.5%对3.0%,P<0.05),提示细胞治疗前景尚属乐观。 从过去的非对照研究到今天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历经数年,细胞治疗刚刚进入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阶段,心梗急性期干细胞治疗疗效及其对患者的长远影响尚未无定论。但是,Everything works!专家们仍在不懈努力,探索心衰治疗的理想途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赵迎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