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9月15日 Gut. 2006 Sep 1; [Epub ahead of print]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脏疾病是较为常见的肝脏损伤。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科学家调查了核受体CAR –对药物代谢酶具有关键作用的调节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中的作用。首先给予CAR+/+ 和CAR-/- 小鼠一种甲硫氨酸和胆碱不足的膳食,以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动物模型。到第8周血清ALT水平升高,且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而两种小鼠肝内脂质浓度无显著差异。反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指标F2-异前列烷在CAR+/+ 小鼠肝脏中升高,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也显示CAR+/+ 小鼠给予甲硫氨酸和胆碱不足的膳食后发生CAR的核转运。结果,CAR 活化后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CAR+/+小鼠中CYP2B10, 2C29, 3A11 的表达显著增加。此外CAR+/+ 小鼠给予甲硫氨酸和胆碱不足的膳食16周后,alpha-SMA 免疫组化和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纤维化程度增加。CAR+/+小鼠的胶原alpha1(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mRNA表达增高。因此得出结论,CAR受体可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膳食模型的肝损伤及纤维化过程 ,提示核受体CAR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