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2006年11月23日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Vol.15 No.4 P.309-311 27 (重庆)为了用荧光分子探针标记脂膜超声微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追踪荧光微泡在超声作用下于血栓表面及内部分布情况,为超声联合微泡对体外血栓的助溶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研究者将染料标记于脂膜微泡,结合发射频率1 MHz、输出声功率1.0 W/cm2治疗超声用于离体溶栓实验。实验分为单纯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两组,称量血栓失重量比较两组溶栓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血栓表面及内部的荧光分布强度及密度,最后血栓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单纯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组的溶栓率分别为(21.73±2.78)%、(29.51±5.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下单纯微泡组血栓表面呈明亮荧光带,内部仅见几个细小荧光颗粒;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周边形成更为明亮宽大的荧光带,内部有较为密集的荧光颗粒分布。光镜下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表面见微孔和撕裂,内部可见不规则的裂隙,而单纯微泡组血栓无此改变。可见脂膜微泡在治疗超声连续爆破作用下有渗入血栓内部的倾向,可能更有助于超声发挥助溶效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