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随着冠心病及接受支架介入治疗人数的增加,如何早期识别患者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评价支架置入后的治疗效果,成为当前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焦点。值得关注的是,在诸多冠状动脉成像手段中,仅仅出现几年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心血管治疗领域的重视。北京电力医院的陈步星教授日前在北京心血管病中青年工作者论坛上指出,OCT可清晰显示内膜下的病变或斑块,识别易损斑块、稳定斑块、血栓、钙化、夹层、支架及支架表面的内膜增生和支架内再狭窄,能通过钙化层,对钙化后的组织清晰显像,因此,在易损斑块、介入治疗、再狭窄机制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分辨率是最大优势 据陈步星教授介绍,常规应用的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成像对评价血管微小结构变化的价值有限,它们不能用于小于100微米的薄纤维帽的易损斑块的认定和诊断。而OCT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具有的高分辨率。到目前为止,OCT是最高分辨率(约为10微米)的血管内成像技术,比血管内超声成像分辨率高10倍。它从组织水平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观察者了解到冠状动脉微小结构的变化。早期离体研究显示,OCT检测的斑块特征与组织学比较有良好相关性,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利用OCT可以在组织水平观察到组织的二维和三维成像。 据介绍,OCT技术与超声成像有些相似,但它是通过干涉原理,利用近红外线从组织反射回来的不同光学特征进行组织分析成像。因此,成像速度快。与血管内超声导管比较,OCT导管内仅有单一光导纤维,不需要传感器,因而成像导管小,目前最小导管直径为0.036厘米。在成像过程中,操作人员沿已经送入的指引导管将导引钢丝送至目标血管的远端,再沿导引钢丝送入阻断球囊导管至血管远端,退出导引钢丝,送入成像导丝至目标部位,并与OCT系统相连,在目标部位近端用低压力泵扩张球囊,阻断血流,并通过阻断球囊导管用肝素化生理盐水注入冠状动脉内,排除目标血管的血液,同时启动成像系统,用视频显示器成像。成像导丝自动回撤从而实现动态成像。 ■成像优于血管内超声 近5年来的研究显示,OCT获得的成像信息要显著优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血管内超声,它有望成为评价不稳定斑块、支架治疗效果的理想手段。 据陈步星教授介绍说,从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了应用OCT技术在人体冠状动脉内获得高清晰图像的结果。该研究显示,与血管内超声比较,OCT检测支架支点之间组织脱垂的分辨率优于血管内超声。此后的研究报道了应用OCT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果。研究显示,与血管内超声比较,OCT除了能够识别血管内超声检测到的特征外,还能提供额外细致的组织结构信息,如富含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细微血管壁上夹层、血栓、粥样硬化斑块微小裂口等。 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人数迅速增加,对支架治疗效果的评价是当前关注的热点。2003年,国外有人报道39例患者42个支架分别应用血管内超声和OCT对组织撕裂、组织脱垂及支架未贴壁方面的评价结果,研究同样显示,采用OCT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情况明显优于血管内超声。 陈步星教授告诉记者,2005年下半年,北京电力医院心内科对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OCT,清晰地观察到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出现细微血管壁上夹层、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微小裂口、富含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斑块破裂等,并可对血管狭窄进行定量分析,测定斑块大小、纤维帽厚度等,并依此判断是否为易损斑块,帮助选择治疗方案。对13例支架治疗后患者进行OCT发现,OCT可清晰地显示支架支撑杆及支架表面内膜增殖情况。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OCT随访发现,支架表面内膜覆盖少,部分支架表面没有内膜覆盖;而金属裸支架置入后通过OCT检查所有支架表面显示,均有内膜明显增殖,部分支架内膜过度增殖导致再狭窄。置入支架后即刻进行OCT可以清晰显示支架是否完全贴壁、支架是否完全扩张、组织撕裂、组织脱垂和支架支撑杆是否分布均匀等。些结果都是造影发现不了的情况,是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无法比拟的。在药物洗脱支架的时代,应用OCT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效果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 ■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 虽然OCT在冠状动脉内成像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推广。据陈步星教授介绍,由于OCT导丝由光导纤维组成,容易折断,操作时要格外小心,因此,成像导丝需要进一步改善。另外,在进行OCT时,为了防止红细胞引起的光散射,需要对血液进行排除,因此,目前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和心功能较差患者,不适宜进行OCT检查。陈步星教授说,随着技术的发展,OCT的临床应用有望得到更大发展。 本报记者 马艳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