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骏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以立普妥为代表的阿托伐他汀是至今为止全球用量最大的一类降脂药物,没有试验数据显示它会给人体带来危害。相反,它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已获公认。 诸骏仁说,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是现今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上世纪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探明了脂质异常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并开始研发有效的防治手段。人们从动脉粥样斑块中发现胆固醇,进而认识到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为载体将其由血液转入动脉壁。与此相关,将防治干预靶点由早先的胆固醇转为以后的LDL-C。迄今为止,已有的成就是以种策略为基础。以饮食治疗为主的非药物策略最先被采用,有一定收益,但还不够满意。1987年第他汀类药物问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此后,科学家一方面进行步步深入的临床研究,使之获得最大益处;另一方面,不断开发新的品种。人们期望一方面尽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另一方面尽可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双管齐下,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受制之日就将来临。在降低LDL-C方面已经取得实效。 诸骏仁指出,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兴起,多项大规模长期前瞻性临床试验相继完成。其中既有在未发生冠心病的对象中进行的一级预防试验,也有在冠心病中进行的二级预防试验,这些研究被称为他汀治疗的里程碑研究,确立了调脂治疗作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基本措施的地位。除了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的用途外,研究还扩展到不同类型患者,采用不同的对照治疗,运用不同的技术来评估疗效。已完成的研究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各种研究对象中都起良好的作用。在临床研究的同时,基础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有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例如抗炎作用。应该说他汀类药物降LDL-C作用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目前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有五种,即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现有的证据说明,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来自其调脂作用,随调脂幅度增大而增高。经过20年研究,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范围和深度基本都已涉及。 诸骏仁认为,HDL-C可能是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下一个干预靶点。美国辉瑞公司研发新药Torcetrapib就是为了提高HDL-C,这次试验失败并不影响其他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从众多降LDL-C临床试验结果的汇总来看,LDL-C水平越低,心血管事件越少。人们另一个重要的认识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不限于LDL-C增高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引起的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其血脂谱是以HDL-C减低、甘油三酯(TG)和LDL颗粒比率高为特征,此类患者日益增多。多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HDL-C的作用和重要性,各国相关指南中都已明确指出HDL-C降低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只是过去未开发出有效的干预手段而已。努力寻找升高HDL-C的安全有效方法是当务之急。 (熊昌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