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本报青海讯 记者徐述湘报道 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的记者,对会议中讨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兼胰腺外科学组组长赵玉沛教授表示,经过本届研讨会的充分酝酿,一《指南》的增订稿将在近期出版的相关学术期刊上刊载,以获得更加广泛的讨论和支持,并将与《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征求意见稿)一道及早确定下来,以为临床规范化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更加细化 据了解,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指南(草案)》在全国实施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医学科技发展迅猛,新的治疗理念和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推出,其中一些治疗理念和治疗措施已经比较成熟且行之有效。因此,2004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就《指南(草案)》的增补和修订进行了专题讨论。随后,该学组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武汉等地进行了多次分组讨论并征集意见,最终形成了《指南》增订稿。 本届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代表详细地向与会者阐述了增订后的《指南》与先前版本的《指南(草案)》的差异之处,并列举了对其部分内容进行增补和修订的理由。 《指南》的增订参考了近年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相应指南,在“临床诊断”部分增加了“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内容,并在严重度分级中加注“72小时内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的Ⅱ级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在“处理”方面明确指出,应早期识别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并列举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另外,增订后的《指南》充实了“病因治疗”,将原来仅区分“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梗阻”扩充为“针对病因的治疗”,考虑了高血脂等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复苏”方面细化了要求,提出应以监测的CVP或PWCP及Hct作为扩容的指导,并应注意晶体、胶体比例,减少组织间隙的液体潴留等。 ■胰腺癌诊治日趋规范 据部分与会专家介绍,《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征求意见稿)中争议较多的内容集中在两个部分,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是否必须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以及术前是否需要“减黄”(降低黄疸症状)等。,多数专家、学者已经对《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的大部分内容达成共识。 专家们认为,目前,多学科合作、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手段、积极探索新的诊断方法是尽早确诊胰腺癌的重要途径。对临床上被怀疑为胰腺癌的患者和高危人群,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如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胆管胰腺造影(MRCP)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等筛查手段。而将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有助于早期诊断胰腺癌。利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收集纯胰液,刷取脱落细胞行细胞学检查、癌基因突变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近年来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进展。外周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具有创伤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可用于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 尽管以手术为主的胰腺癌外科治疗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对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需重视胰腺癌的分期评估及综合治疗的科学抉择。扩大手术范围以期改善胰腺癌预后的治疗模式,目前受到广泛质疑。随着新化疗药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灌注化疗)以及新放疗技术(如三维立体放疗、粒子置入放疗)及生物治疗的问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受到极大重视,胰腺癌治疗逐步回到了科学、理性的轨道,而术前影像学可切除性综合评估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