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2005年07月05日 J R Army Med Corps. 2005 Mar;151(1):11-8 21 研究人员在2001年至2003年夏季,对发生于亚热带驻军部队的80例高温相关性疾病进行了调查,旨在明确高温相关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疾病分类。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连同临床表现均被作为试验数据纳入分析范围。研究发现主要存在4大类高温相关性病变:低钠性脱水、低钾性碱中毒、过度饮水导致的血液稀释、体温调节中枢病变。大多数患者可被明确归入上述某种病变中,但也有些疾病在分类时存在重叠。细胞外液的丧失往往是关键性的发病机制,常见诱因包括:消化道疾病、不耐受高温的病史、水土不服、旅行、睡眠不足、高强度体力运动、较高湿度及盐分摄入不足等。为防治高温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高温季节开始后的第一周内避免在高温时开展体力运动、可在清晨或夜间进行低强度及循序渐进的运动、高温季节的开始2到3周每日摄入盐分15至20克、水分摄入达到解渴同时保证正常尿量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