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当前位置:健康网>>家庭用药>> 哄宝宝吃药高招及误区

哄宝宝吃药高招及误区


发布:www.liulingling.com 来源:医学杂志

吃中药:果丹皮铺舌面

  取一根果丹皮,把它对半切短,然后将半张果丹皮摊在孩子伸出的舌头上,然后再给孩子喝中药。因为果丹皮又酸又甜地包裹住舌头,孩子几乎没尝到药味,药汁就已经顺着果丹皮上面流进喉咙了。至于那半张果丹皮,如果孩子愿意,就把它当零食吃掉,如果不愿意,那就扔掉呗。

吃西药丸:用钙片练吃药

  先拿两片钙片当作练习,跟孩子玩“吃药”游戏,妈妈吞一片,宝宝吞一片,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刚开始时,孩子吞不下去,把钙片含在嘴里,感觉味道还不错。慢慢地训练几天,孩子终于学会把药片直接放入口中,不加品尝就立即把药片吞下去。以后,万一生病要吃西药丸,就玩个“吃药”的游戏,孩子根本没感觉到此药非彼药,照样是拿了药片就不假思索吞下去,以表演自己娴熟的“吃药本领”。

  唯一的麻烦是,玩过这个游戏的小孩,以后把所有的药片都当作钙片,妈妈不得不把家里的药品统统藏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否则他一看见就兴高采烈地要比赛吞药片。

  孩子有病,当然要给他吃药啦!但很多家长对喂药给孩子吃这件事情并不够“专业”,往往犯错了而不自 知。这包括喂药方法、储存药物方法,以至使用一些成药的常识等。

以下陈列了一些常犯的错误,并告诉大家正确的处理方法

  错误一:

  用一只普通汤匙或茶匙来量药水喂给小朋友吃,而不用专门为小朋友而设的量药水用试管形匙。

  随便用一只平常用的匙来喂药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太少的分量给小朋友,影响疗效。1茶匙分量相当于5毫升,但一般餐具用的茶匙的容量由4毫升至9毫升不等。

  喂小朋友吃药水,最好是用试管形匙;喂BB吃药可用滴管。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错误二:

  没有依指示在吃药前摇匀药水。

  摇匀药水才吃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太劲,会对小朋友有害。

  错误三:

  在没有需要的时候喂小朋友吃药。

  很多时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水、少许咳嗽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事实上,很多买回来的成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吃了之后,会有副作用,诸如感到困倦。

  家长不宜胡乱给孩子吃药。为了安全,亦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可接触到的机会。

  错误四:

  给孩子吃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药物。

  家长应该知道,不能给小朋友吃阿斯匹林,因为有可能会引致雷尔综合症,令小朋友的脑部和肝脏受损。要小心防范的是:药物也许含有一些成分虽非名为阿斯匹林,却原来是间接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由医生开药。

  错误五:

  保留着已过期的药物。

  每种药物有它的有效或安全日期,已过期的药物是有害无益的。必须养成习惯先看看药物是否已过期,才喂给孩子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个月清理一次药箱或药柜,丢掉已过期的药物。若不敢肯定是否已过期,安全起见,宁愿弃掉,不要怕浪费。

  错误六:

  将药物转换盛器。

  有些药物的原装盛器或许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转换盛器,因为若忘记把药物名称和服用指示记下来贴在新的盛器上,或写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导致喂错药或所喂的分量过多或太少。不要为了省地方而冒险,还是以不变为上策。

  错误七:

  孩子服食了买回来的成药已数天,仍未见改善病情,你却依然继续给他吃下去。

  假如孩子吃了这些成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停止不要再吃,须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时间这些药才发挥作用,很可能他的病症非表面般简单,必须由医生来断症和诊治。

★○№相关文章¤◎◆
·滞痰
·提高男人性欲的最常用方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药物治疗的临
·吐白血
·研究称34%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第六节腹部CT诊断
·第五章尿石症--第一节概论
·阿司匹林降低成年人罹患气喘
·研究质疑激素类抗衰老药实际功
·手麻木
·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与结直肠癌
·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下颌骨对血
★○№热点文章¤◎◆
·组图:偷学明星针织搭配10大高
·王振滔:做企业就像开飞机
·王振滔 以国际化应对反倾销
·假孕是怎么回事
·蔡康永:皱纹和斑点
·天寒要注意“养”眼
·逆反心理之萌萌吃饭
·复旦大学医学院诊断学试题(博
·虫虫妈谈把尿经验
·抽动-秽语综合征不治疗能自愈吗
·太阳活动高峰年的个人保健
·阿根廷首都为餐馆健康食谱立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法律代表:周林胜律师
网站开发:北京合纵联横网络科技 刘玲玲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