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早发现早治疗”,没错,是医生经常嘱咐的话。但是当你配好药回到家里时,服多少药、如何服用便成了很多人的“自由发挥”,结果不仅疗效不佳,有的甚至引起药物中毒。其实,正确服药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稍稍注意一下,便可顺利解决问题。
误区1:时间错位
不少人服药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视了夜间。如某药一日2次口服,应每隔12小时服1次;一日3次,应每隔8小时服1次。可是不少人却在三餐时服用,这样白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很低,影响疗效。
误区2:药量不当
通常治疗量是指既可获得良好疗效又较为安全的剂量。若超量服用,即可引起中毒,尤以小儿、老人为甚,而有些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的毒副反应,以为采用小剂量较安全。其实这样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而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误区3:时断时续
药物能否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是否保持恒定的浓度,若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也就难以控制病情和不能治愈疾病。
误区4:疗程不足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时间,于是医生按病情规定了疗程。如尿路感染至少连续用药7-10日,才能治愈。若用药两三天后,见尿路刺激症状有所缓解便停了药,结果迁延时日,甚而病情加剧。
误区5:当停不停
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应及时停药,否则时间过长易引起毒副反应,如二重感染(即菌群失调症)、依赖性(即成瘾性)、耳鸣或耳聋,以及蓄积中毒等。
误区6:突然停药
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癫痫病、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若确需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切忌擅自停用,或减少药量过多,以免促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剧或出现原来疾病所没有的奇特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误区
7:换药随意
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如伤寒用药需3-7日,结核病用药需半月至1年。若随意换药,容易使治疗复杂化。误区
8:以病试药
有人患了疑难杂症久治不愈,便寻找所谓单方、偏方、验方使用。还有些早期癌症病人,本可用手术治疗,却因偏信某些险方、秘方的神效而坐失良机,使病情恶化,以致难以救治。
服药技巧
5招帮你减轻良药“苦口”
一般来说,中药特别是汤剂口感大多是比较苦的,有的人受不了这种苦,会擅自加糖。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白糖性凉,红糖性温。民间流传的药方中,用白糖煮茶水可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白可以祛寒,治风寒、感冒等。喝中药时不应随意加糖,其主要原因是,若加糖既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又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
但如何才能去除苦味呢?下面推荐五个去苦妙招:
第一,注意服药温度。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尤为敏感,因此,苦味汤药的温度应控制在15-37℃之间。
第二,注意含、咽药物的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第三,注意服药速度。药汁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
第四,服药后可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第五,中药调和。有些汤药若有必要,可酌情配伍甘草、大枣之类中药调和。
(转载自《新闻午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