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宗教复兴运动是否对男性广泛接受的双重标准造成了一些改变?很难讲。个运动对女人施了很大的压力,要她们明白她们天生有股想要生孩子、做母亲,并且把孩子和父亲/家庭的需要摆在第一位的欲望。这个运动要求还没结婚或尚未生子的女人重新检讨个中原因,并且注意聆听智者的话,学习正确的生活。此外,男性意识形态的宗教版本通常会要求女人在婚姻或爱情关系中作一些牺牲,但男人却从未受到如此要求。 事实上,双重标准有两个面向:花花公子的版本——“女人是给我们享乐的,让我们把她们弄到手吧”;以及宗教的版本——“女人应该留在家里,生小孩子”。换句话说,双重标准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属于男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就难怪在性革命之后,它并未消失,而且虽经女性运动大加挑战,却依然存在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男人都赞成以花花公子的游戏心态去面对性问题,或者是采用宗教复兴运动的观点,认为女人应该扮演一定角色。有少数持不同的政治信念的男人,并不认同“男人要像野兽一样占有女人的身体”的概念,也对于“男人娶了太太就是要生小孩”的概念嗤之以鼻。。 况且,“重生”运动固然绝不会赞同花花公子的心态,但却很少告诫男孩子,不要把女孩子视为让他们得到性经验的对象,也不要把她们视为母亲(认为她应该为别人服务)。与此相较之下,宗教复兴运动针对女人提出了大量口号,再三强调作为母亲和服从家庭的价值。而且大多数宗教复兴运动者明确表示,虽然丈夫和妻子是一个团队,但最后(仍以传统、父权的心态来分析)还是要由丈夫来领导。1986年时,杰利·费维尔(Jerry Falwell)在电视上表示:“男人是家庭的精神泉源——也就是家庭的领导人物。”换句话说,所谓“美好的昔日”(good old days),正是老旧、不平等,女人处处受压迫,因而,极力想逃出的过去。 但是,以家庭为对象的哲学,即使带有阶级支配的色彩,比起将性爱视为生物性的驱使,不得以个人关系或道德规范的理由,来拒绝或干涉的性革命单身竞技场,已算是一大进步了。保守的宗教运动多是以女人为主干,或者大都靠女人的力量来推动——女人参加了事务性的义务工作,组织各类活动,上教堂,募款——这并不足为奇。许多女人喜欢教会的原因在于教会支持她们努力地维持家庭系统也就是说,只要她们继续留在家中,便会受到教会的支持。但是,这种想要继续维护家庭的价值观(或说是人性的价值观)的理念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有部分男人奉行不渝,只要这些男人不要把这种价值观建立在限制女人居于次要地位、必须处处服从男人的统治基础上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