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文献首页 >> 基础医学 >> 生理学 >> 正文

第九次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会议暨第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进展复习课程)会议纪要 4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9-25 11:05:17 

崔亮等复习了自1994年以来经常规药物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及PTCA治疗的AMI患者的结果,认为药物溶栓和急诊PTCA均可显著性降低病死率,心源性休克是各种治疗中最主要的死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李瑞杰等评价了直接PTCA对37例AMI患者早期(24 h内)心电稳定性的影响:PTCA成功的患者在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同时,灌注早期心室肌复极时间显著延长并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心电不稳定性增强。天津市胸科医院吴建国等报告60例AMI患者置入ICS的结果,认为AMI者作PTCA或ICS肯定有效。马长生等报告425枚ICS置放术中49枚脱载的特点,认为要防止ICS脱载应注意如下几点:要求术者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术者需正确判断病变血管解剖特点,选择合适支架、指引导管及导丝并进行充分预扩张。抚顺市中心医院张丽莉等报告16例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认为对股动脉插管受阻,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此路径不失为首选。

  会议上还交流了国内外近3~5年其他有关冠心病研究的临床与临床基础研究结果。

  7 我国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

  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开始于1980年。至1999年6月根据约100家医院的统计,共完成二尖瓣球囊成形术11 016例,均采用Inoue方法。平均年龄39(15~70)岁,其中80%为窦性心律,20%为AF。30%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2%病例为二尖瓣分离后再狭窄。技术成功率97%,95%病例心功能至少提高一级。根据一组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远期疗效研究,3年症状改善率为85%。3年再狭窄率为17%。研究证明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机制是粘连的二尖瓣前后交界的撕裂,与二尖瓣交替分离术相同。我国有三百万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其中有相当数量病人适合采用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根据我国十余年的工作证明这是一种并发症低、有效的无创性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十余年来共完成病例2 375例,其中主要包括动脉导管封堵术1 174例,采用Porstmann法(50%),Rashkind法(16%),Sederis法(2%),弹簧圈法(6%),pfm弹簧圈法(6%),Amplatyer法(20%)。六种方法技术成功率95%。治疗效果:3个月完全封堵占95%~100%,远期疗效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并发症占2.3%(包括封堵器脱落、股动脉损伤及溶血)。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共596例,目前采用单球囊方法,Inoue球囊方法及双球囊方法。技术成功率达95%,根据血液动力学研究99%达到优良效果。达到根治的目的,且没有重要并发症发生。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共完成248例。采用Sederis法,Cardio-seal法及Amplatyer法,其中主要是Amplatyer法占85%。全组技术成功率为95%,3种方法3个月完全封堵占95%~97.5%,没有明显差异。但是Amplatyer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成功率高,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此外,还开展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主动脉缩窄成形术、冠状动脉瘘栓堵术,共计十余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我国每年有12~20万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除手术矫正外,介入治疗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是一种非手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进行推广。

  为使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在21世纪取得更大成就,有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应加强:①大力培养年青专业人才;②大力改进影像学设备,心导管室应该有专门的心血管造影机及超声心动图设备;③介入治疗器材国产化,以减轻病人负担,扩大治疗范围。

[1] [2] [3] [4]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