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当前位置:健康网>>基础医学>>生物化学>> 血管紧张素原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原研究进展


发布:www.liulingling.com 来源:医学杂志

  摘要 人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是由452个氨基酸构成的球状糖蛋白。人AGT基因全长13kb,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位于染色体1q42~43区。AGT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肾素的底物在调节血压上发挥重要作用。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和应用使AGT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得到更深入的认识。AGT的合成不仅受激素的调节,更主要的是受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已发现几种顺式作用因子和反式调节元件影响AGT基因的转录。迄今已经在AGT基因内含子、外显子和调控序列发现了多种基因变异。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结构与功能;转基因动物;基因变异;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高血压的发病具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发现30%血压的变化与遗传因素有关。近10年来,从分子遗传学角度研究人类高血压病已取得很大进展。原发性高血压系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探索和确定原发性高血压的关键或特定基因已为人们所关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基因是迄今止研究最广泛的高血压相关基因。该系统在血压的调控和高血压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对该系统基因的研究尤为重视。

  本文将对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的结构、AGT蛋白的特性、功能、组织分布、调节、基因变异及其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AGT基因结构

  AGT基因结构目前已经搞清楚,人AGT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42~43区(1q42~43区)。人类AGT cDNA由145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含有48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AGT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构成,全长13kb。AGT基因先表达出前体。成熟AGT由45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N端10个氨基酸相当于血管紧张素Ⅰ(AngⅠ),余下部分为切去AngⅠ的AGT部分。AGT基因编码区3'端后为带有二种poly a信号的非翻译序列,提示存在2种mRNA,其长度相差200个单核苷酸。

  2 AGT的特性

  人AGT是球状糖蛋白,随糖基化程度的不同分子量在55~65kDa之间。AGT是肾素作用的底物。在血循环,它被肾素水解生成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AngⅠ,10肽),后者在肺等器官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 ACE)作用下,从AngⅠ C端切除两个氨基酸生成具有血管收缩活性的8肽,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除具有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的作用外,还具有促进醛固酮分泌,引起Na+贮留活性。由于ACE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因此,作为RAS酶系中第一步限速反应底物的AGT,在AngⅠ及AngⅡ的生成以及血压调节及高血压的形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AGT的合成、分布及功能

  AGT主要在肝脏合成,血浆AGT主要来自肝脏。此外,脑、大动脉、肾脏、肾上腺及脂肪组织也能合成AGT。最近发现,RAS除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其功能外,血管紧张素的产生也在局部自分泌/旁分泌水平的发挥调节作用。

  AGT作为肾素的底物在调节血压上具有重要作用。在一组547例较大样本的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和其后代血浆AGT水平较血压正常者明显升高。Watt等发现,血浆AGT水平在高血压患者后代高于血压正常者的后代。2例肝细胞肿瘤患者肝脏产生大量AGT mRNA,同时其血压亦明显升高。由此可见,血浆AGT浓度增加可使血压升高。

  AGT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还通过构建产生AGT转基因动物得到证实。Kimura等构建了大鼠全AGT基因序列的转基因小鼠,小鼠肝脏及脑AGT过度表达,可引起高血压。Fukamizu等构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嵌合系统的转基因小鼠,发现仅同时携带两种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可引起高血压,且对captopril敏感。此外,Padrazzini等反义AGT基因的构建及实验亦间接支持血浆AGT的浓度与调节AngⅡ的生成及血压有关。

  AGT的其它作用还有作为急性炎症的反应蛋白,在局部拮抗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管扩张,因而可能有助于维持血压。

  4 AGT的调节

  4.1 激素调节 很多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地塞米松)、雌激素、AngⅡ和甲状腺素均能刺激AGT的合成和释放。这些激素能使大鼠肝脏和肝外组织(如胰腺细胞和脂肪细胞)AGT mRNA合成增加。

  4.2 转录的调节 对AGT合成的调节,主要为转录水平的调节[1]。最近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小鼠AGT基因近端启动子序列(-96~+22)是成纤维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时AGT基因表达必需的序列[2]。一种肝脏特异因子(AGF2)可与AGT基因近端启动子元件(-96~+52)特异结合,另一个非特异的核因子(AGF3­)可与AGT基因启动子核心元件(-6~+22)结合。且这两种因子具有协同作用[2]。在人HepG2细胞中一种广泛表达的核因子(AGT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结合蛋白,AGCF1)可与AGT基因5'端启动子元件-25~-1之间的序列(又称为AGCE1)结合[3],该元件位于TATA盒和转录起始位点之间。AGCE1在激活AGT转录,特别是通过下游核心元件激活AGT转录上起主要的调节作用。几种核因子可以结合在ACCE1的5'或3'部位,AGCE1可能在AGT转录启动的总速度以及决定AGT基因的表达类型上发挥重要调节作用。AGT基因的这些调控序列对AGT的合成十分重要。目前已发现了在AGT基因这一序列几个变异体,如20A→C,-18C→T和-6G→A等,然而仅AGCE1-6G→A的突变对AGT的合成有影响[3,4]。

  5 AGT基因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

  5.1 gT微卫星序列 人AGT基因3'端下游存在一段GT微卫星序列,长约113~133bp,在欧洲白种人中,已鉴定出112种长度多态类型,不同类型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0.005至0.17之间不等,异质性高达75%。由于这段序列多态类型多,在人群中的异质性高,故可作为识别特定个体AGT基因型的可靠标记,以观察不同的AGT基因型与血压表型的关系。在对美国盐湖城和法国巴黎的379对高血压患者同胎对(sibling pairs)的分析中,发现AGT基因3'-端(GT)n等位基因与高血压存在连锁关系。在患重度高血压同胎对(舒张压大于100mmHg或正在接受2到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者)中共有同一AGT(GT)n等位基因比率高出对照群体17%。此外研究还发现,年龄在6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中至少3%~6%与该基因座的突变有关。在上述同样的人群中,未发现RAS的其它基因如肾素基因、ACE基因或AngⅡtypeⅠ受体基因与高血压存在连锁关系。Caulfield等在英国人群也发现AGT基因3'-端(GT)n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强的连锁。此外,Caulfield等还在非洲-加勒比血统的受累同胎对中也发现(GT)n等位基因与高血压之间的连锁关系。这些研究显示,不同种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似的遗传基础。

  5.2 AGT M235T基因变异 Jeunemaitre等1992年报道了5种AGT基因的错义突变。其中仅M235T及T174M在人群中频率较高,引起人们广泛兴趣。M235T突变导致编码产物第235号甲硫氨酸变为苏氨酸。在白种人,AGT235T等位基因频率为0.35;在亚洲人为~0.75;在非洲人最高,为~0.93。M235T突变与高血压和血浆AGT水平相关联。M235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在不同的种族人群得到了证实。对美国盐湖城和法国巴黎白种人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M235T变异体(即235T)的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特别在重度高血压患者更明显(0.5 vs 0.38);有轻到中度高血压史患者其频率亦高于对照。在日本人群中,也发现AGT235T等位基因与血压呈弱的相关[5]。

  AGT 235T等位基因可能是使钠重吸引增加和血压增高的基因之一。然而,也有一些研究未发现AGT235T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相关[6,7]。最近,4组样本量较大的研究均证实了M235T和原发性高血压相关[8~10]。

  AGT 235T等位基因可轻度增加血浆AGT浓度。Jeunemaitre等1992年发现AGT235T等位基因携带者其血浆AGT浓度无论男女均较对照增高约20%。Bloen等发现携带235TT基因型的美国白人儿童其血浆AGT浓度高于235MM基因型者13%,非洲裔美国儿童血浆AGT平均浓度较白人儿童高19%,但因为235M等位基因频率低而未作相关性分析。Busjahn等最近报导,在双生子AGT235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AGT浓度亦有增加的趋势[11]。

  由上述研究可见,AGT m235T突变可引起血浆AGT水平轻度增加,导致AngⅠ和AngⅡ增加,最终引起血压升高。这可能是M235T突变产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最近,Yanai等(1996)[3]和Inoue(1997)[4]均发现AGT基因启动子调控元件(AGCE1)-6处G→A的突变与AGT→235T等位基因转录从而增加AGT含量增加,可能是AGT-6G→A突变影响AGT基因转录增加所致。目前多认为AGT m235T突变不是功能性的。它可能是AGT基因-6G→A突变的遗传标记。

  5.3 AGT基因的其它变异 AGT基因的另一错义突变是T174M,该突变导致编码产物第174号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该变异与M235T呈完全连锁不平衡。T174M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在一些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Morise等发现174M等位基因在高血压患者高于正常对照[12];Iwai则发现TT基因型与血压有关;在174例北美Hutteritte brethren人,发现174M等位基因与收缩压在男性相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收缩压的影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3]。

  此外,Gimenenz-Roqueplo等报道了1例AGT第248们半胱氨酸取代酪氨酸残基[14]。杂合子家系成员血浆AGT浓度降低40%,AngⅠ的产生率也较其它家族成员降低,可能是由于AGT c248突变后导致糖基化和分泌蛋白发生异常,使AGT分泌降低。抗AGT单抗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的结合相差7.5倍,但肾素催化AngⅠ产生的速率未见差异。

  6 AGT基因变异与其它疾病

  近年来,随着对AGT基因变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AGT基因突变与其它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主要有(1)妊娠高血压:Arngrimsson等发现,在冰岛和苏格兰患者同胎对AGT基因的GT微卫星序列和先兆子痫存在连锁。Ward等发现在白种人和日本人AGT m235T突变和先兆子痫相关。Kobash1995年也在日本人先兆子痫患者和对照研究中证实了上述结果。但是,Wilton和Morgan等则没有证实在白种人M235T突变与先兆子痫有关。这可能与他们选择的样本量较小有关。(2)冠心病:Ishigemi认为,235T等位基因频率在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人增高。Katsuya认为23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均增高数倍。Kamitani则认为,235TT基因型和ACE dD基因型同时携带者,心肌梗塞发生率增高。但是,Jeunemaitre等则未发现235TT和ACE dD同时携带者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这可能与他们选择的不同人种有关。(3)糖尿病肾病:Fogarty等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人群发现AGT m235T变异与糖尿病肾病相关。Marre等认为,同时携带AGT 235T和ACE d等位基因在糖尿病肾病合并症的产生中具有更大的危险性。(4)肥胖:Kanai等认为AGT在肥胖性高血压中发挥作用。Triet等发现,BMI>26kg/m2高血压患者中,174M等位基因携带者较174T携带者加数倍。(5)心肌肥厚:Ishanov等在日本人发现M235T基因变异与心肌肥厚相关[15]。

  总之,血管紧张素原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通过相关基因变异等研究途径,找出高血压发病的关键基因是可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于象高血压这样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可望从基因水平提示其发病本质,为从遗传学角度防治本病提供新的途径。

  *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内科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brasier AR, Li J. Hypertension, 1996;27(part2):465-475

  2 tamura K, Umemura S, Ishii M, et al. J Clin Invest, 1994;93:1370-1379

  3 yanai K, Nibu Y, Williams CS, et al. J Biol Chem, 1996;271:15981-15986

  4 inoue I, Nakajima T, Williams CS, et al. J Clin Invest, 1997;99:1786-1797

  5 forrester T, McFarlane-Anderson N, Bennet F, et al. J Hypertens, 1996;14:315-321

  6 hingorami AD, Sharma P, Jia H, et al. Hypertension, 1996;28:907-911

  7 kiema TR, Kauma H, Rantala AO, et al. Hypertension, 1996;28:1070-1075

  8 borecki IB, Province MA, Ludwig EH, et al. Ann Epidemiol, 1997;7:13-21

  9 jeunemaitre X, Inoue I, Williams C, et al. Ann J Hum Genet, 1997;51:1448-1460

  10 schunkert H, Hense HW, Gimenez-Roqueplo, et al. Hypertension, 1997;29:628-633

  11 busjahn A, Knoblauch H, Knoblauch M, et al. Hypertension, 1997;29:165-170

  12 morise T, Takeuchi T, Takeda R, J Intern Med, 1995;235:175-180

  13 hegele RA, Brunt JH, Connelly PW. Hypertension, 1996;27:308-312

  14 gimenenz-Roqueplo A-P, Leconte I, Cohen P, et al. J Biol Chem, 1996;271:9838-9844

  15 ishanov A, Okamoto H, Yoneya K, et al.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997;133:184-189

★○№相关文章¤◎◆
·世卫专家称无症状禽流感病毒携
·女人对性交的观点
·中国首创“人工反射弧”临床手
·哪些药物可诱发脑中风?
·第三节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牛手术中的电针灸镇痛作用
·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局部炎性
·如何评价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情轻
·第三节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
·英用生物工程软骨修复受损膝盖
·第二节标本的正确收集和保存
·网上热卖乙肝作弊药可能致使用
★○№热点文章¤◎◆
·紫河车粥
·关于肾上腺色腙注射液等213个品
·鲜笋是优良的保健蔬菜
·药补缘何不见效
·性生活把自己摆低一点
·生物化学考研习题
·陶红 甜美MIX性感装
·如何应对职场表情暴力
·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智慧的“惩罚”
·如何用氟哌叮醇治疗抽动-秽语综
·告别斑马脚7步修复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法律代表:周林胜律师
网站开发:北京合纵联横网络科技 刘玲玲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