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型CT和穿透型CT
ECT PET-CT专题
一、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
医生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脏,手触不到脏器的全貌,影像诊断,就是采用各种现代技术,获取目标器官(靶器官,targetorgan)的图像,分析与正常图像的特征性差异,以达到诊断疾病之目的。根据组织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亦不相同的原理,可以用X线获得脏器的投影;组织密度不同对声波的反射不同,可以获得脏器超声图像;利用磁场效应可以获得人体脏器的磁共振图像等等。核医学成像技术不同于上述各种,它是根据脏器摄取带有放射性的物质(显像剂)后,由于靶器官与非靶器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存在分布上的差异,靶器官的选择性摄取、病变组织细胞的选择性摄取或因无正常功能而不摄取,显像剂的分布就出现显著的不同。核仪器收集来自靶器官内部发射出的核射线信息,并根据各部位发射射线的密度用计算机组成图像,种图像直接反映器官各部位细胞的功能,故称之为“功能显像”。
X线CT,又叫“穿透型CT”,由X线管球发射出X线束,穿过靶器官时,由于靶器官组织对X线的吸收,接收器所得到的X线强度信息,不等于入射时的强度,从而显示不同密度组织。
ECT,又名“发射型CT”,探测器围绕靶器官旋转,收集来自靶器官的γ射线。由位置译码器识别每一个信息的来源,再由计算机构成图像。只能显示靶器官的功能图像,不显示邻近器官的结构。
ECT是专为采集核射线信息成像设计的,它有专门探测核射线(γ射线)的探头、固定探头并能向各方位转动的支架、装有系统程序的中心控制台(能高速运行和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和存贮的高性能电子计算机,16~64位)。
在采集程序控制下,探头收集到从靶器官发射出来的γ射线,经晶体光放大(变成可见光)导向光电倍增管(P.M.T)的阴极(矩阵排列于晶体表面的光导面上,常有50~107支),转变成电脉冲信号,按位置译码器指定位置输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将信号经模/数(A/D)转换成存贮起来。在处理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将进行数/模(D/A)转换,按信号来源卒标方位上的象素(pixel)点在屏幕上投射成图像。这种图像是单一平面图像(二维),信息重叠、模糊度大,只适用于小脏器显像或动态显像,对深层结构观察较困难。若探头以靶器官为中心旋转,多平面采集时,则可获得三维图像即所谓ECT图像。这种图像按一定厚度切层,可观察不同方位、不同深度平面的显像剂分布图像。
核医学成像的效果,注意下列三个方面:
(1)要有适合用于人体的核素,这种核素除了对人体无害之外,还须有适合核仪器体外探测的射线,而且核射线对组织的损害是最小的一种;
(2)显像剂对靶器官具有专一性,并在其中有适当的滞留时间;
(3)投入显像剂的含量、放射性强度、采集方式和条件及图像处理技术必须选择最佳指标,能控制其稳定性。
前两条是讲的显像剂,后者是方法学,这些都是指的易变量,没有整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会严重影响图像效果,影响图像的可信性。此外,仪器的工作条件须在最佳状态,其线性、均匀性、灵敏度和旋转中心及分辩率应半年左右进行一次校正。
二、检查方法与适用范围
按临床要求选择方法,有静态与动态显像;平面与断层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运动与静息显像。现介绍各自方法及适用范围:
静态显像,指采集某一观察面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放射性分布图像。多用于小器官显像和粗略观察某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及放射性分布、占位性病变的分析。如:甲状腺显像、肋腺显像、脑、肺、心、肝、盆腔、脾、肾的静态平面显像、胃肠道出血定位、美克尔憩室、淋巴结、移植器官、胰腺、肾上腺、睾丸、前列腺等脏器的显像等,因为其方法简便,适用范围较广泛。
动态显像,指对某器官的某一观察面进行连续分时采集,获得不同时间的动态平面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提供不同时间的感兴趣区(ROI)信息,还可以电影显示靶器官活动情况。由于引入了“时间-放射活性曲线”的,概念非常适用于脏器功能判断。如:甲状腺、脑、心、肝、肾、胃排空、骨摄取、肝胆等的功能指标。
心血池门电路控制R波触发(简称门控)显像亦属动态显像的一种,即用R波触发采集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期点的放射性信息,用付里叶函数拟合成心脏容积曲线。从此曲线可以分别获得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系列指标。最近有报道将此方法用于肺显像获得呼吸运动周期肺功能图。
平面显像,即二维显像是与断层(三维)显像相对而言,只能一次观察一个面。应包括静态平面、动态平面、局部平面、运动平面和静息平面显像,因为尚不能进行一次性全身断层,因此全身显像就叫“全身XX”如“全身骨显像”就不要叫“全身骨平面显像”。
断层显像,是对靶器官进行360度(或180度)旋转采集多平面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重建、切层、放大、投影)得到一定厚度的不同观察面和深度的断面图像。这种图像计算机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立体图(按不同方向旋转,按不同速度旋转,以便观察)。最适用于大器官显像,如:脑、心、肺、肝等,分析占位性病变、供血情况、脏器容积测量等。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诊断脑缺血性疾病和癫痫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梗塞及预后判断等,是最接近于导管检查效果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局部显像,是与全身显像相对而言,其包括范围很广,局部平面显像、凡分别各脏器的各种检查方法均叫局部显像。
全身显像,指显像剂进入人体后,进行全身采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获取全身性分布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