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肺痨又名“痨瘵”、“尸注”,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主症。论其发病原因,当责内外二因,内因为气血虚弱,阴精耗损;外因为痨虫传染,然两者又相互为因。本病病位在肺,病情进展可累及脾、肾,甚则传遍五脏,故有“其邪展转,乘于它脏”之说。本病证侯繁多,总论病机,肺阴亏损贯穿始终,故《医门法津》云:“阴虚者十之八九”,《丹溪心法》云:“痨瘵主乎阴虚”。 肺痨多属“火盛金衰”,火盛表现为相火及肝火偏旺,金衰则主要表现肺阴亏损,甚则肺肾两亏,故治疗上切忌大寒大热。尝谓:痨瘵之疾,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之也,伤其精则阴虚而火动,耗其血则火亢而金亏。用药当以滋阴填精为主,参以清泄,禁用燥烈苦寒、升散尅伐之剂。 肺痨后期,每致肺病及脾,故健脾补肺滋阴也为常用之法,盖土能生金、子壮母安,常用药如白术、淮山药、石斛等,至于肺痨咯血,习用白芨,因白芨性涩,得秋金之令,能润肺止血,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以上经验仅供医师同道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