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脑梗塞
脑梗塞后抑郁症是脑梗塞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是由于病人对脑梗塞的恐惧和悲观而发生的,严重影响病人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解郁汤为主治疗该病(肝郁血瘀型)3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9~83岁,平均58.8岁;病程2~14个月,平均5.7个月。其中轻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2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5~79岁,平均60.1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5个月。其中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3例。1.2 病例来源 为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病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分布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诊断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DS)17项版本为评分标准,总分大于24分者为重度抑郁症;大于17分者为中度抑郁症;大于7分者为轻度抑郁症。中医诊断标准采用1994年6月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脑梗塞均以颅脑CT或MRI证实。两组病人均排除精神疾病史及家族精神疾病史。
1.3 临床表现 为抑郁心境,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甚者悲观妄想或自杀倾向。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给予自拟解郁汤,其组成为柴胡20g,白芍15g,枳壳10g,香附10g,丹参30g,川芎20g,茯苓15g,半夏10g,合欢花15g,夜交藤30g,炒枣仁30g,桃仁10g,水蛭10g。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纳差者加神曲10g,炒麦芽10g,炒白术15g;热盛者加炒栀子10g,龙胆草10g;肾精亏虚者加枸杞子10g,制首乌20g;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15g,生牡蛎30g;血瘀重者加红花10g,赤芍15g。以上诸药加水300ml,煎汁100ml,再复煎汁100ml,两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1.4.2 对照组 氟西汀10mg,每日1次,晨起服,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1.5 治疗结果
1.5.1 疗效标准 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DS)疗效标准17项版本,显效:积分降至7分以下且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积分降至8~10分及部分症状改善;无效:积分大于18分,且症状无缓解。中医疗效标准采用1994年6月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有效:症状缓解,情绪基本稳定;无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
1.5.2 结果 治疗组30例,显效21例(70%),有效5例(16%),无效4例(13%),总有效率87%。对照组25例,显效12例(48%),有效4例(16%),无效9例(36%),总有效率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 讨论
脑梗塞后抑郁症是脑梗塞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脑梗塞病人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病人担心大,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情绪中。表现为不说话,表情淡漠,生活中过分依赖,对预后失去信心,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导致康复困难,抑郁心境长期不能恢复。脑梗塞后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症范畴。《素问·举痛论》曰:“余闻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病人脑梗塞后情志不舒,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而至肝气郁结。肝郁气滞又可至血行不畅,瘀血阻止;肝气横逆犯胃,至胃失和降;肝郁乘脾,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瘀阻塞气机,导致气机郁结;肝郁抑脾,耗伤心气,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心神不宁,心绪低落,少动懒言,失眠易醒,食少纳呆。治疗宜本《素问·文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以及《证治汇补·郁证》所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以疏肝解郁为先,辅以活血健脾利湿。方中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疏理肝气,调畅气机;川芎、丹参、桃仁、水蛭活血化瘀通络;茯苓、半夏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合欢花、夜交藤、酸枣仁养血解郁,安神定志。综观全方,疏肝理气,化瘀解郁,安神定制,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