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当前位置:健康网>>其它>> 王行宽教授医案赏析

王行宽教授医案赏析


发布:www.liulingling.com 来源:医学杂志

 王行宽教授,1939 年3 月出生, 江苏镇江人。现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学院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二批、第三批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临证40 载,精于慢性心脑血管、胃肠之疾,屡起沉疴,名噪潇湘。

医案《, 辞源》中解释“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即今之病历,古称“脉案”,“诊籍”,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名中医学家干祖望教授对医案与现今的病案作了精辟的区分,认为医案是“病历再加上含英咀华、杨葩振藻的文学语言而产生的文艺作品”,是“世界上唯一的、独具风格的文章”。因此撰写医案是中医学的基本功,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如章太炎所言“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我国之有“医案”,可追溯至汉代司马迁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淳于意之“诊籍”,至丹溪始有专书;迨喻嘉言方有专著—《寓意草》。继后, 优秀医案如《金子久医案》、《醉花窗医案》、《洄溪医案》、《静香楼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丁甘仁医案》等迭现,是后人学习效仿的宝贵资料。而近年来侧重医案、疗效并举者并不多见,基本上将病案视同于病历的代名词,尤其是即兴而作者,更是寥若晨星。

吾师王行宽教授临诊之时,即特别注重医案的写作,将中医精髓和文学技巧融汇贯通,既文笔优美,又不哗众取宠,辨证论治思路缜密,清晰明了,每一份医案都是一篇限时的即兴佳作,且通篇贯穿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每到门诊之日,慕名求医者无不结队而候,遍三湘内外。吾师谙熟经典,旁猎诸家,接诊之时凝神贯注,在其询问、切脉察舌之际,文笔构思已了然在胸。四诊甫讫,即奋笔疾书,妙语珠连。观其谴方用药,颇似调兵谴将,得心用手;察其思维活跃、敏锐,观点清晰彰然。医案内容衷中参西,风格迥异;辨治明确,构思巧妙。时而引经据典,翔实华丽;时而文思咄咄,敏锐毕呈;时而言简意赅,直叩根柢。每份病案首诊时记录详实,复诊则可发挥尽致,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及经验结合经典理论跃然纸上,学生病人均可洞悉其一二,为医生临证之上好教材。

现将吾师临证习用的几种病案形式及实例,摘录于
下,以飧同道。

1  普通格式

直叙记录诊治的一般过程,即症状—舌脉—辨证—治则—方药。先汇总四诊收集的信息,然后分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既充分体现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特色,又采用西医理化检查及诊断病名。处方遣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最常用的基本格式,也是变换其它格式的基础。

周某,女,40 岁。胃脘作胀微痛,两胁下胀甚,欲嗳不畅,心烦易躁,夜寐梦扰,口不干苦,二便尚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此胆汁返流性胃炎,神经症,中医可称“胃痛”“郁证”之疾。此病虽在胃,然责之于肝胆。总属肝失司疏泄之力,胆失却通降之能,胃气薄弱,幽门约束无力,致使胆汁不能顺流入肠而逆返入胃,戕伤胃膜、胃络而成。“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即是此意,至于夜寐梦扰者“, 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治拟疏泄肝胆,益气和胃为主,令肝木条达则胃气自和,胃气和则寐自谧。药用柴胡、黄芩、枳壳、白芍、川楝子、延胡、太子参、合欢皮各10g ,炒山栀8g ,竹茹、橘皮、乌药各10g ,甘草3g。

2  “脉案”式

先述脉象、舌质,然后进一步以舌脉结合临床症状,阐释寓意,反推病机,后续治则治法。临证之时往往需要反应迅速,构思敏捷,一般用于典型脉证合一者。胡某,女,80 岁。脉细参伍不调,乍疏乍数,乍大乍小,若雀啄之状。舌淡黯,苔薄黄。示心之气阴虚羸,心脉瘀阻,心络不畅。不通则痛,不荣亦痛,此胸痛气短,心悸之由。“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气既虚,则火不生土。其胃脘痛,嗳气,呕吐痰涎者,盖缘于此。治宜补益气营,和胃降逆,酌加疏肝、化痰、通络之品。药用白参、麦冬、杏仁、茯苓各10g ,苏叶6g ,法夏、橘皮、竹茹各10g ,丹参15g ,甘草5g ,枳实、郁金、全瓜蒌、姜黄各10g。

3  强调病机

开文倒叙,先从中医基础理论来分析病机渊源,陈述辨证思路,然后引出本例的临床症状等直叙内容,最后呼应开始的理论引导,环环相扣,点出病机与治法,分析比较详实,思维跨度较大,是丰富经验的体现。刘某,女,49 岁。心脉之运行,除取决于心脏阴阳气血之盛衰,尚有赖于肝气之疏泄,肺气之治节,脾气之转输,肾气之煦养,故血脉关乎五脏。心悸时作,胸闷气短,动则较著;纳食如常,口不甚渴;夜寐尚谧,大便易溏;舌淡红齿痕,苔薄黄,脉细弱,或结或代;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呈二联律。病系频发性室早,中医可以“心动悸”名之。心脾两虚,气营不足,心脉瘀阻,心神动击失序。拟补益心脾,安神定悸,佐以疏肝以畅心脉。药用白参10g ,黄芪20g ,白术、茯苓、龙眼肉、阿胶、当归各10g ,炙远志6g ,砂仁8g ,柴胡、姜黄各10g ,炙甘草5g ,鸡血藤10g ,炙水蛭4g。

4  突出治法

一般为个人观点的推介,首先直叙症状、舌脉象作为发挥铺垫,继之简要介绍俗常多用之治法,加以评论,析其优势与不足,而后阐明自己的治疗特色。

朱某,女,67 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心动悸范畴。其心搏或急或缓,或迟涩,或结代。症见头晕,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夜寐梦扰,口苦不渴,腰痛,舌质隐青,苔薄黄,脉沉细涩滞若刮竹之状。病虽在心脉,气营两虚,心脉瘀涩,然血脉关乎五脏,不可见心而纯治其心。余习从肝肾论治,李时珍谓:命门下系两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柯琴言“血道由肝”也。药用干地黄15g ,山萸肉10g ,山药15g ,丹皮、泽泻、茯苓、白参各10g ,桂枝8g ,麦冬、柴胡、姜黄各10g ,鸡血藤、菟丝子各15g ,鹿胶10g ,百合15g ,黄芪20g。

5  点评主药

在直叙症状、病因、病机及总的治则之前或之后,突出强调某几味药,或某一味药(一般为主药) ,分析对此药功效的独到认识与体会,或对此药平时容易被忽略之处,加以提示,特色鲜明。

何某,男,60 岁。胃疾多年,但胀不痛,欲嗳不畅,间有泛酸,口苦微渴,纳食甚馨,二便自调,舌淡黯苔薄黄,脉弦缓。胃镜检查示:慢性疣状胃炎,十二指肠降部血管瘤,病理切片为中度萎缩性胃炎征。此可赅属于胃脘痛,
胃痞,胃瘤范畴。肝失疏泄,肺失治节,致使胃气不和,气滞郁热,胃络瘀阻,胃膜失养而萎缩成斯疾。故疏肝益胃,佐金制木是为其治。倡用全瓜蒌《, 重庆堂随笔》称人不知栝蒌“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药用百合15g ,瓜蒌20g ,苏叶6g ,川连4g ,白芍15g ,丹参、柴胡各10g ,黄芪20g ,当归、橘皮、法半夏、枳壳、白术各10g ,广香5g。

6  总结经验

对复诊已经取得显著疗效的患者,因前案中已有详细记载,故宜直入正题,总结原方疗效切中之关键。王某,女,56 岁。药后脘腹胀痛,肠鸣减缓,大便色黑转黄色,舌淡苔薄黄,脉弦。昔贤何梦瑶在其《医碥》中谓:“土得木疏则脾滞以行,肝得金之敛降则木无疏散之虑”,即泛指胃肠之疾,宜从肝、肺、脾土三脏并治,始切病机之枢要。原方加苏叶、百合辛润结合,调畅肺气,令金行佐起抑木之能。原方加苏叶6g ,百合15g。

7  剖析不足
分析原方不足,指导此次用药思路理由,承前启后。张某,男,31 岁。慢性胃炎,即胃痛之疾,经疏肝健胃,佐金制木之剂,胃痛虽止,然仍不耐饥饿,口糜间发,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肝气渐疏,肺气获调,胃之气阴犹虚。“胃为阳土,以阴为用”,故转方从补益胃之气阴为主,疏肝佐金之法,犹须兼顾。药用百合15g ,党参10g ,黄芪15g ,麦冬、柴胡各10g ,白芍15g ,苏叶5g ,白术、陈皮、茯苓各10g ,炙甘草5g ,川连3g ,合欢皮10g。

8  弃繁从简
仅寥寥数语,却是辨证关键,用药之根柢。姜某,女,54 岁。举凡胸痹心痛,每见嗳气,胃胀或痛,或胸部餐后若堵等胃府症状。经云:“五气为病,心为嗳”“, 胃之上口名曰贲门,有络与心相通”,故其治之法,宜心胃并治。仲景于“胸痹心痛短气篇”中,列举桔枳姜汤,即深谙此理。药用柴胡8g ,枳实10g ,白芍15g ,橘皮、旋覆花各10g ,丹参15g ,郁金10g ,石决明15g ,甘草3g。

9  详悉缘由

夹叙夹议,在叙述症状的同时,间夹讨论与总结病机、治法与治疗心得。用于多次复诊、症状典型的慢性病患者,将治法寓于病机分析之中。此形式一般用于已取得显著疗效的复诊患者,是宝贵的经验体现。

敬某,男,65 岁。慢性肾衰,尿毒症之疾,余对其病机及治验释要为:其病位在肾与血道,病本在肾,治节在肺,疏泄在肝,制约在脾;肾气虚弱,脏真衰竭,封藏失职,气化无力,致水湿内蓄,变生溺毒,由肾络而逆渗入血道,浸蚀五脏,毒害五体,耗伤气血。其治法纷繁,因人而异,然总宜综合治理,多脏调燮,不可囿于一法一方而治。诚如已故中医名家邹云翔教授所述“治肺脾肝肾,难循一法,用宣清疏补,唯求应机”。药用干地黄、山萸肉、山药各15g ,茯苓、丹皮、泽泻、白参各10g ,麦冬15g ,柴胡、郁金、丹参、枳实、川朴各10g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5g ,黄芪20g ,当归、瓜蒌皮各10g。

10  引经据典

对某些常见疾病,症状不多或不典型者,可直接引著名医家的理论、或胸有成竹,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治疗经验。以冀言之有理,用之有据,且不赘述,简单明了。宋某,男,66 岁。陈士铎谓:“消渴之症,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之由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况患者兼见风眩、胸痹之疾,此乃拟从肝、肾、心并治之由。药用天麻10g ,干地黄、山药各15g ,山萸肉10g ,葛根20g ,姜黄、僵蚕、茯苓、菊花、柴胡各10g ,枸杞、丹参、白芍、杏仁各15g。

11  预后转归

在文案中真实记载对疾病预后的评价,交代病情转归。

★○№相关文章¤◎◆
·在家进行食物脱敏治疗
·催眠药物为什么宜间断使用?
·木耳散
·孟庆云:瘟疫与卫生民俗
·做身体的主人(1)
·第八节空肠弯曲菌肠炎
·复发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
·汤钊猷院士提出新主张:从生物
·低张力Roux-y肠代膀胱术13例报
·研究显示患骨关节炎可能造成人
·氯己定消毒口咽部可预防心脏手
·卫生部疾控局征疟疾防治技术方
★○№热点文章¤◎◆
·你的过去,我承受不起
·把爱做到疯狂必修
·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
·“舒棉绸“ 活力四射
·专家建议多做运动合理饮食告别
·初夏清新乐风
·浙江省2005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
·爱情没有谁会等谁一辈子
·珍妮充当模特代言内衣 奉献诱人
·走出亚健康白领利用黄金周接受
·温碧霞性感演绎娅茜
·万人迷必备 原始皮革搭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法律代表:周林胜律师
网站开发:北京合纵联横网络科技 刘玲玲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