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诊断X线机的卫生防护 1961年,青岛市拥有医用诊断X线机的各级医院有28处,共有X线机59台,均不符合防护要求。放射工作人员110名,接受X线照射剂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允许剂量标准(50毫伦/天)几十倍,最高超标1079倍,放射科人员健康状况普遍不佳。1961年对108名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检查中,发现肝炎病人41人,结核病人9人,患其他慢性器质性疾病者4人,总计占受检人数的50%。鉴此,1962年制定了《X线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规则和机械维修条例》。1963年青岛市各级医院实行了放射工作人员亨受保健津贴、保健食品和放射人员职业假制度。1973年开始筹划医用X线机防护改造和防护器材的研制。1976年,首先对青岛纺织管理局医院防痨科50毫安X线机防护改装成功。1978年,对青岛市人民医院胸透用200毫安X线机进行了防护改造,采用隔室透视方式。1978~1980年,相继试制成功了适用于青岛市常见医用X线机的多种立卧两用防护装置和拍片活动铅房、上下活动式铅座椅等防护装置。1979年,青岛市卫生局、市公安局联合颁布了《青岛市放射防护规则》。1980年,在各医院实行了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合格证审发制度,X线机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护要求与标准,领取X线机防护合格证后,方准使用。1980~1984年,分三批共发证274台份。至1985年底,全市301台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合格证,发证率99%。
1985年,全市医用X线机均建立《X线机工作档案》,放射性工作人员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即“X线三档”),实行应用单位留存,县、区、市、省卫生防疫部门分别建立综合档案的“三档四级”管理制度。
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 青岛市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工作始于1958年。1986年,全市有应用单位21个,其中医疗单位10个,科研单位4个,院校单位3个,厂企单位4个。应用开放性放射性同位素30种,等效年操作量25×10贝克,封闭性辐射源全市总用量为3.3×10
1961年青岛市卫生局会同市公安局、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劳动局组成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检查组,每年对应用单位进行检查,边检查边提出限期改进意见。1964年后,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防护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疫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全市推行同位素应用许可登记制度,方准使用。1974年进行一步完善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工作的预防性和经常性的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健全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
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1961~1985年,对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了8次全面的健康检查。1963年,发现部分放射线科人员手部皮肤和指甲有病变指症,但末引起应有重视。1979年,发现54名人员手部皮肤放射损伤较为严重,并确诊4例X线工作者为放射性皮炎,1例为手部放射性皮癌。1973~1985年,损伤较为严重的人员住院治疗和疗养100余人次。1985年共检查放射工作人员1078人,查出放射性皮炎90例,发病率为8.35%。1980年,市卫生局确定青岛市职业诊断小组负责放射工作人员损伤的诊断、处置事项。
环境放射性监测 1962年,山东省卫生厅确定在青岛市卫生防疫站内设立放射性本底监测站。监测项目有大气沉降物、粮食、蔬菜和水库水等样品中的总β放射性活度及锶的含量分析测定。监测站于1962年5月开始工作。1966年卫生部对各种监测样品及其采样频度、检测项目内容作了全国统一规定。1971年增加了海洋放射性本底监测,监测样品有海水、海藻以及海洋代表性生物。监测项目为总β放射性活度,锶和
1962年5月至1983年1月,共获得大气沉降物监测数据8000余个,大气气溶胶监测数据3000余个,粮食、蔬菜样品监测数据200余个,水库水、井水样品监测数据400余个,海水和海产品样品监测数据250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