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在青岛是一个突出问题。1979年12月24日,市爱卫会发出《关于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在全市城乡开展灭鼠统一行动的通知》。从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在全市6区4县52个街道办事处和93个公社建立灭鼠领导小组,培训灭鼠专业队伍43957人,印发灭鼠宣传材料5万多份。经过调查,在全市城乡908179户居民中,574971户为有鼠户,投药567566户,共捡死鼠77.1万只。根据典型调查标准计算,共消灭老鼠291.5万只。1981~1982年,在市区继续投放大量磷化锌统一灭鼠;在农村,各县(区)分段突击灭鼠。1983年春,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春季灭鼠活动的通知》,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市、县(区)先后召开各级群众动员大会3290次,印发宣传材料2.3万份,并利用有线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发动群众,组织6075个灭鼠专业队(有45732人参加),先后出动85万多人次,在全市城乡开展大规范灭鼠达标活动。1983年1月10日至22日、2月18日至28日、4月10日至22日,3次统一投药灭2鼠,共灭鼠458.3万只。1984年,全市城乡又进行了3次统一灭鼠活动。1985年3月13日,中共青岛市委在胶南县召开灭鼠防病工作会议,3月20日至4月20日,城乡统一行动,共投毒饵38.6万斤,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县、区共拣死老鼠497.2万只。另据卫生防疫部门定点测定,6县及黄岛区野鼠平均密度由灭鼠前的9.75%降至3.41%;家属平均密度由灭鼠前的12.6%降至3.4%。市内五区家属平均密度平均密度由灭鼠前的7.6%降至1.3%。
1986年3月15日至4月30日,在全市城乡开展第二次灭鼠统一行动。6区3县受教育人数达284804人次,成立灭鼠领导小组1709个,建立灭鼠专业队5069个,培养灭鼠技术员2969人,在155个街道管区的1058520有鼠户投药,共投毒饵162409斤,设置鼠夹97455个,安装三线路电子灭鼠器235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鼠害,老鼠密度已由灭鼠前的8.57%降到1.3%。
1986年9月27日,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市城乡开展灭鼠“一役达标”创建无鼠害市活动的通知》,从当年9月到1987年4月,在1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灭鼠活动,组织训练16万投药员,对城乡150多万户居民,近万个单位,800万亩农田、山林和1000多公里的下水道、地下干道,连续多次投药,用毒饵近2000吨,声势浩大,规模空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市城乡家鼠密度降到1%以下,野鼠密度降到2%以下,完全达到上级规定的无鼠害标准。由于鼠密度降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人数也大大减少。1987年1月至3月,各县(市)及黄岛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人数比1986年同期降低58.6%。
1985年6月和9月,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中央爱卫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卫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成鉴定委员会,对青岛港务局、济南铁路局青岛分局、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卫生检疫所于1985年1月份开始开展的创建“无鼠害海港、军港、火车站”活动,进行了两次考核鉴定,认为青岛港区的海港、军港以及火车站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规定的无鼠害标准,授予青岛港区的海港、军港经及火车站为全国“无鼠害海港、军港、火车站”光荣称号,颁发了奖状、锦旗和3.5万元奖金,并赠送了纪念品。
1976年后,每年都处理一大批积存的垃圾脏土,治理一批“古力”冒溢、污水横流的“老大难”,加强了城市粪便的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城乡结合部不卫生老大难单位、地区的治理,蚊蝇孳生地大为减少,并加强了消毒队伍的建设,有效地控制孳生场所。到1986年,全市消毒队伍已发展到150多人,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实行严格的责任奖罚制。每年都能做到“四早”(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早消杀),一般都在4月左右即开始投药消杀,使全市绝大部分地区的苍蝇密度逐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