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当前位置:健康网>>健身运动>> 夏天,在享受中减肥

夏天,在享受中减肥


发布:www.liulingling.com 来源:医学杂志

  夏天来了,正是你减肥的好时光。原因之一是夏天你的胃口大概不会象冬天那样好;其二,单薄的衣着会刺激你痛下减肥的决心。可怕的是,很多女士为此大受其罪。如何在享受中减肥呢,那么就要有一些科学的减肥方法了。

  一. 肥胖的原因

  1.遗传:生下来就胖,全家都是胖子,就不是你的过错了;

  2.吃得多消化少:暴饮暴食,不爱运动,这你可就难辞其咎其了;

  3.新陈代谢率降低:由老化、长期缺乏营养、营养不均等三种原因导致。

  另外,女人往往比男人更胖些。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标准体重下的女子身体脂肪含量为25%,而男子只有15%。在年龄相仿、锻炼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女子每磅体重日消耗热量比男子要少得多。

  二.肥胖的标准及预兆

  全世界都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或不胖,计算的方法是: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平方。但这个体重标准是根据欧美白人为基准制定的,对亚洲人并不适用,因为亚洲人体偏小,中国人的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又比亚洲标准低些,因为我国人的肥胖有两大特点:体型小,指数小,肚皮大,危害大。

  一项针对中国人的调查表明: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肥胖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怎样才能“防微杜渐”,下面是几种要发胖的预兆:

  1. 劳累。与平时相比,近一段时间来总感到疲劳,多活动一会儿便气喘吁吁,汗流满面;

  2. 变懒。一贯勤快的人,变得懒起来,遇事无精打采,或者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3. 贪睡。睡眠特别香甜,已经睡上足够时间后还想睡,或者经常哈欠连连;

  4. 怕动。喜爱运动的人,渐渐不再爱动,甚至感到参加体育运动是负担或麻烦;

  5. 爱吃。胃口大增,而且经常嘴里不歇;

  6. 喜饮。当然指饮水,水能妨碍人体内的脂肪的燃烧,增加脂肪的储存。

  对照一下,如果你出现以上几种“症状”,可能你已经开始“发福”了。

  三.减肥的误区

  误区1:认为多运动便可减肥

  运动虽能消耗人体内的热量,但仅靠运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表明,即使每天打数小时网球,但只要多喝一两听易拉罐,辛辛苦苦的减肥成果便会化为乌有。因此,要想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除了从事运动外,还应从饮食上进行合理调控。

  误区2:认为空腹运动有损减肥效果

  人们总担心空腹运动会因体内贮存的糖原大量消耗而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科学家研究认为,饭前1-2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定量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肥。

  误区3:认为运动减肥有局部的选择

  其实局部运动消耗能量少,易疲劳,且不能持久;而且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控制,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并非练哪个部位就可以减哪个部位的多余脂肪。

  误区4:认为运动越剧烈,减肥效果越佳

  其实,只有持久的小强度有氧运动,才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小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因此,轻松平缓、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最有利于减肥。

  四.减肥的错误方法

  1.器械类练习减肥法

  现阶段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健身器材,无一例外的都标榜有减肥的功能。也许其中有一部分器械练习在减肥的效果上有一定作用,但并非像广告宣传中所说的那么夸张。而有些器械与减肥根本就没有丝毫的联系。比如有些广告宣传说,将某些器械放在身体某一部位,此部位的脂肪就会燃烧掉,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2.口服减肥法

  近年来,各种口服类减肥用品,如减肥茶、减肥饮料,中药、全营养素等等,大量充斥市场,均称有减肥特效。要知道,减肥即消耗脂肪细胞,口服的东西必须含有刺激内分泌腺分泌,使机体代谢率增高的物质,而这些物质,聪明的厂家是不敢随便使用的。因为,人为地促使内分泌激素增加,哪怕量极少,都会使机体代谢率发生很大变化,使机体生理功能发生严重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至于减肥茶,大多数茶叶中都含有极少量的抑制脂肪在胃内分解的功效,但仅起到皮毛作用。此外,某些人还服用泻药,但此法伤及身体,有损健康,实为得不偿失。

  3.外用物品减肥法

  减肥枕头、减肥腰带、减肥鞋垫、减肥鞋、减肥衣裤以及涂抹于身体表面的各种霜、膏等等,这些产品与减肥关系不大,仅是厂家与商家为了推销产品,打上减肥功效的招牌而已。

  4.食物减肥法

  如少食荤,多食素。其实素食(如蔬菜)同样也含有脂肪、蛋白质及糖类,只不过含量少而已。这些食物进入胃肠后,停留时间很短,即被消化吸收,使身体很快出现饥饿感,就会再进行补充,如此也难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少量的节食且有长久的恒心,顽强的意志力,可能会见些效果。但节食量过大,则会伤及身体,影响健康,此法不可取。再有,饱食后的人为呕吐,同样会影响健康。

  5.物理减肥法

  目前流行的有蒸气浴、按摩、针灸等。许多人喜好蒸气浴,想借此减肥,其实蒸气浴仅使机体大量出汗,丧失体内水分,耗掉的一些能源物质只有少的糖而已,脂肪几乎未动用。

  五.吃喝减肥大法

  1.吃土豆减肥

  土豆和甘薯中都含有淀粉,但是它们的含水量高达70% 以上,真正的淀粉含量不过20%,其中还含有能够产生“饱腹感”的“膳食纤维”,所以用它们来代替主食具有减肥效果。

  2.喝水减肥

  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六大元素之一,一个人每天至少应喝6-8杯白开水。水能帮助刺激体内脂肪的代谢,亦能抑制食欲过强,能利尿排液。每餐饭前20分钟喝一杯温开水,使胃内有饱胀感,对消除饥饿感有利;

  3.喝咖啡减肥

  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将脂肪释放在血液中,饮用咖啡30~40分钟后,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会变高,这时适量运动,可将脂肪酸转变成热能,有效燃烧脂肪。

  3.喝绿茶减肥

  绿茶营养价值极高,茶叶本身不含热量,茶多酚却能溶解脂肪,故饮茶可减肥。为人们所熟悉的龙井、碧螺春等,都属绿茶。

  4.柠檬、醋减肥

  柠檬与醋一样具有减肥效果,饭后喝小一杯让自己更具元气,也更美丽窕窈。但是柠檬与醋的酸度都很高,空腹喝太多会伤胃。开始尝试时不可不小心。

  六.心理减肥法

  心理训练即行为疗法。是根据条件反射理论,设法纠正肥胖者异常反应造成的不当行为,培养正确的行为。

  1.厌恶训练

  治疗者运用一些附加条件,使肥胖者对自己的肥胖产生厌恶感,避免过食。比如在冰箱旁贴上自己因体态臃肿而遭人嘲笑的漫画,或者将自己大腹便便的照片置于餐桌上,一边看照片,一边吃饭,让自己面临美味佳肴,正欲狼吞虎咽之时,马上受到厌恶的刺激,以抑制食欲。

  2.控制进食的速度

  如果肥胖者学会了轻松缓慢地吃东西,他就会有时间对所吃的东西加以品尝,并且到时间会自然停止。如果吃得太快,可以让自己吃完一小份后暂停一会儿,然后再吃另一份。这两种方法并非引导肥胖者少吃,而帮助他们掌握忍耐饥饿的技巧,逐渐确定合理的食量。

  3.善于自我奖励

  肥胖者可利用奖励的办法来坚定自己减肥的决心。奖励的办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每坚持减肥一天,就丢一个硬币进储钱罐,奖励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但是请记住,千万别往嘴里奖食物。

  4.借助他人的影响

  对于肥胖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单独进食,而应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在亲朋好友当中,“聘请”几个对自己有影响的“监督员”。这样,他们可以控制你的饮食,既不会让你空着肚子,也不会让你敞开肚皮吃。

  5.用其它行为来代替进食

  “只要想想食物,我的体重就会增加。”肥胖者常常抱怨。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对食物的形象、气味,甚至于对食物的想像,都会引起食欲。那些“过度反应者”有较多数量的胰岛素,在见到或想到食物时就会提高胰岛素水平,产生食欲的条件反射。为此研究者建议用其它行为来代替进食,也许能够熄灭这种反应。比如作一次轻快的散步,喝一杯水,或者坚持不进食,直到这类想像不能导致过多分泌胰岛素为止。

  6.控制进食时间和地点

  如果你常在一个特写的环境里吃东西,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久而久之,一看电视就想吃,不管饥饿与否。根据肥胖者的特点,依据下面两条原则来摄食,便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一,只在一定的地方、一定的时间内就餐;第二,不边看电视边进食。

★○№相关文章¤◎◆
·研究显示患骨关节炎可能造成人
·孟庆云:瘟疫与卫生民俗
·催眠药物为什么宜间断使用?
·低张力Roux-y肠代膀胱术13例报
·第八节空肠弯曲菌肠炎
·做身体的主人(1)
·在家进行食物脱敏治疗
·汤钊猷院士提出新主张:从生物
·卫生部疾控局征疟疾防治技术方
·木耳散
·复发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
·氯己定消毒口咽部可预防心脏手
★○№热点文章¤◎◆
·温碧霞性感演绎娅茜
·珍妮充当模特代言内衣 奉献诱人
·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
·走出亚健康白领利用黄金周接受
·“舒棉绸“ 活力四射
·浙江省2005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
·专家建议多做运动合理饮食告别
·爱情没有谁会等谁一辈子
·初夏清新乐风
·把爱做到疯狂必修
·万人迷必备 原始皮革搭配
·你的过去,我承受不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法律代表:周林胜律师
网站开发:北京合纵联横网络科技 刘玲玲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