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药》2002年10月号
如何治疗慢性结肠炎 我由于大便后流血及左侧下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结果为:1.直肠前壁中段小息肉;2. 轻、中度浅表性乙状结肠炎;3.盲肠内鞭虫寄生。摘除息肉行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请问应如何治疗?另外,炎性息肉是否会向肿瘤方面发展?
云南 段宝福
段读者: 根据您的肠镜检查结果,我认为您主要存在2个问题:肠鞭虫病及慢性乙状结肠炎。鞭虫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和近端结肠。肠炎种类较多,有的病因明确,包括结核、伤寒等特定致病菌或药物、放射线所致肠道炎症,但大多数病因不明,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您所患疾病为慢性乙状结肠炎,病因并不明确,可能和免疫力下降、感染有关,亦可能为鞭虫病所致。而长期慢性炎症可致病变肠管处粘膜增生形成炎性息肉。 治疗主要包括2个方面:1.鞭虫病的治疗:常用药物为甲苯咪唑或伊维菌素。若口服甲苯咪唑,剂量100毫克/次,2次/天,连用3天为一疗程,严重者需2~3个疗程。2.乙状结肠炎的治疗:从肠镜结果来看您的炎症并不严重,但慢性炎症的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需要控制饮食,包括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其次建议选用中药制剂,如肠炎冲剂,愈肠冲剂等(除急性期外,不主张应用抗生素)。坚持用药至症状消失,复查肠镜未见鞭虫及炎症改变,涂片未见虫卵则表明治愈。 一般将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2大类。炎性息肉不属于肿瘤性息肉,也不会发展为肿瘤,但长期慢性炎性病变有恶变可能。因此应积极治疗,尽可能根治,若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复诊,修改治疗方案。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教授 傅传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