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man公司,英国的Do-mnickHunter公司,及德国的Satorius公司等。
自从德国Satorius公司制成第一张0.45微米绝对过滤精度的乙酸乙酯微孔过滤膜以来,近50年来,除菌过滤用膜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由于最初的乙酸乙酯膜存在脆弱易裂、不易折叠、不耐热、疏水、结合蛋白质、释出物高等缺点,各制造厂商纷纷加以改进。美国Gelman公司随后研制出聚砜膜,其优点是坚韧、耐热,可以折叠,从而加大了过滤面积,但却仍未克服疏水性、结合蛋白质、释出物高等缺点。Millipore公司开发出聚偏二氟乙烯膜,它不但坚韧、耐热,而且低蛋白质结合及低释出,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Cuno公司开发上市的带正电荷尼龙66强化膜则除了具有坚韧、耐热、亲水本性、释出物低等优点外,还具备去除热原的能力,其缺点是结合蛋白质。英国DomnickHunter公司的非对称结构乙酸乙酯膜的主要特点是高流量、低压力、使用寿命较长;聚醚砜膜的特点则是坚韧、耐热、释出物低、非常低的蛋白质结合率及比聚偏二氟乙烯滤膜较长的使用寿命。
聚偏二氟乙烯膜及聚醚砜膜适用于含蛋白质药品及生物制品的除菌,非对称结构乙酸乙酯膜则适用于不含蛋白质药品的除菌过滤,不带电荷尼龙66双层膜适合化学药品的除菌过滤,带正电荷尼龙66强化膜可用于无热原药品的生产。
■规范膜除菌过滤操作
为使除菌过滤操作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有关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终端除菌过滤器前一般应加装预过滤器,以去除过滤液中的粗大杂质。这样不但能使除菌效果满足GMP的要求,更可保护后续的微孔过滤膜,延长其使用寿命。终端除菌滤膜应能耐受灭菌温度,且其孔径一般不宜大于0.22微米。对于含血清的培养基则应选用0.1微米的滤膜以去除支原体等杂质。过滤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预先经过蒸馏水冲洗和灭菌。为使除菌效果保持稳定,还应设有在线清洗(CIP)和在线灭菌(SIP)设施。
(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供稿)
文/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