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军认为,中国青蒿产业做大做强缺少两个东西,一是缺少产业联盟,目前中国青蒿产业链联系是间断的;更重要的是,行业缺乏一个商会组织。
行业商会的功能在于对行业进行协调和规划,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从而避免现阶段这种“自生自灭”式的惨烈竞争。很多人相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行业发展有望趋于理性。
事实上,在行业中一直存在这种呼声。今年上半年曾经传出消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正在筹备成立青蒿类产品出口商品分会,以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出口协调,加强对青蒿类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的宏观指导,但至今未果,个中困难可想而知。
“一方面,青蒿产业本身是一个非常小的行业;另一方面,这个产业概念定位比较模糊,产业前端属于农业,后端属于工业,有人说应该按照中药产业的思路发展,有的说应当按照化学药产业的思路发展。”
即便成立了商会意义能有多大,是否能实现协调行业、促进自律的初衷也是未知数。“中国很多原料药都有类似的例子,尽管有联盟、有协会,该打价格战照样打,不守规矩的照样不守规矩。”一位与会人士说。
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心,但是没有人否认成立协会的必要性。正如中信投资公司刘天伟所言,“企图通过成立协会实现企业自律很难,但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没有这个协会 ,自律更做不到。”
“实际上,产业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要打开局面,与政府的力量是分不开的,要有人提出计划,如果没有,目前产业困难期虽然可以度过,但是时间可能更长。”刘天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