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文献首页 >> 基础医学 >> 生物物理 >> 正文

恶性肿瘤的毫米波辅助治疗国内研究进展 2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9-07 12:42:14 

DHE)[16]或美菲康[17]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联合组与单用止痛剂组相比,其显效率高,最佳均数缓解时间长(P<0.05)。毫米波治疗癌性疼痛具有简便、安全、无损伤、无副作用的特点,且能避免或大大减少镇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依赖性和耐药性等危害[18]。因此,它在癌痛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五、影响毫米波生物效应的因素  

  1.毫米波的功率密度、辐射时间与次数:沈世人等[19]在用频率为36.04GHz,功率密度为3mW/cm2的毫米波辐射小鼠骨髓细胞悬液时发现,辐射30或60分钟,可促进集落形成单位细胞CFU-C的生成(P<0.05),而辐射15分钟者,则不论功率密度如何,均无明显促进CFU-C生成的作用(P>0.05)。刘守礼等[20]用频率38GHz的毫米波进行实验,发现功率密度为2mW/cm2时,无论辐射5或10分钟,CFU-C生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功率密度为1mW/cm2时,CFU-C生成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牛中奇等[21]用频率为38GHz的毫米波辐射甲皱局部,发现功率密度为35mW/cm2或40mW/cm2时,微循环改变不显著,功率密度为45mW/cm2时,有些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变,如毛细血管袢延长等。丁华野等[1]报道人肝癌细胞株间期细胞中DNA含量减少程度与毫米波功率密度和辐射次数呈正相关。

  以上研究表明,毫米波生物效应的产生与毫米波的功率密度、辐射时间及次数有密切联系。但对某些实验[2,3]中出现不同的结论,其原因有待研究。

  2.不同细胞周期及不同种类的细胞: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对毫米波辐射的敏感性不同,以间期细胞为最敏感[1,3]。而肝癌细胞株较喉癌细胞株有更高的敏感性[3]。

  3.其他:如辐射部位,疾病严重程度、性质、不同部位等。

小结

  综上所述,毫米波具有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癌性疼痛等作用,具有光明的应用前途。但毫米波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应视为一种综合治疗的新手段,此外,其应用要有针对性,要探索每种疾病应用毫米波治疗时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及合适的治疗取穴或部位。

  在毫米波对肿瘤的抑制和杀伤作用的机理方面,它是否可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研究尚少。相信随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毫米波治疗机理的研究必将取得突破,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单位: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疗科

  参考文献略

[1] [2]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