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文献首页 >> 基础医学 >> 生物化学 >> 正文

脂多糖结合蛋白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1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9-20 04:09:06 

  摘要 脂多糖(LPS)结合蛋白(LBP)是存在于正常人中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60kDa,其蛋白质部分为4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由肝细胞合成。LBP与LPS中的脂质A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作为LPS载体,催化LPS与CD14结合;LBP还可作为调理素,促进单核细胞等吞筮调理后的LPS和革兰阴性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是LBP的生物拮抗剂,存在于人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颗粒中,是一个55kDa的糖蛋白,其分子结构和氨基酸序列与LBP相似(也是由456个氨基酸残基细胞),能够竞争性地与LPS结合,具有中和LPS和抗菌作用。

  关键词:脂多糖结合蛋白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脂多糖 结构与功能

  脂多糖(LPS)结合蛋白(LBP)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是一组化学结构相似、生物学活性相反的LPS反应蛋白,分别介导和抑制LPS致宿主细胞的免疫和病理反应。现将两者的化学结构、合成、分布、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分述如下。

  LBP

  LBP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因其对细菌内毒素即LPS中的脂质A具有高度亲和性,易与LPS结合,故此命名[1]。

  化学结构

  LBP是一种分子量的为6kDa的糖蛋白,其蛋白质部分是由一条50kDa的单链多肽组成。人LBP的氨基酸序列已弄清,为一个由26个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多肽片段和一个由4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链构成,其蛋白质多肽链上含有4个半胱氨酸和5个糖基结合部位(分别位于多肽链的275-277、325-327、330-332、361-363和369-371位)。兔LBP的蛋白质结构与人LBP相似,也为一个由26个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多肽片段和一个由4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链构成。其氨基酸序列与人LBP具有高度同源性,有69%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但仅含有2个半胱氨酸和3个糖基结合部位(分别位于275-277、325-377和361-363位)[2]。

   合成与分布

  LBP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人肝细胞内LBP基因位于20号常染色体的长臂端q11,23和q12之间。人和兔LBP基因已被克降,其核苷酸序列也已清楚[2]。白细胞介素6(IL-6)是LBP合成的必要条件。IL-6能够激活人肝细胞的LBP基因,促进mRNA转录和LBP合成。在无IL-6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合成LBP的量很少,39小时后LBP量逐渐减少;加入IL-6后,LBP量明显增加,且不随时间增加而减少。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地塞米松单独不能促进LBP合成,但三者均可增强IL-6对LBP合成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IL-6和地塞米松同时存在的条件下,IL-6或TNF均可明显增强LBP的合成[2,3]。人肝细胞瘤Hep g2细胞能够合成、分泌LBP[3],且Hep G2细胞能在体外长期传代,可用作研究LBP合成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细胞株。

  利用EB病毒作转导,可将从人肝细胞中克降出的人LBP基因片段(cDNA),整合到人肾细胞(293-EBNA细胞株)的DNA中,产生重组人LBP[2]。LBP由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的血清中。人血清中的正常浓度为5~10μg/ml,急性反应期可升高到200μg/ml[2]。

  活性与功能

  作为LPS载体蛋白,介导LPS依赖性的细胞反应 lBP与LPS的脂质A具有高度亲和性,能识别并结合LPS,形成LPS/LBP复合物,一方面通过膜上LPS/LBP复合物受体膜结合CD14(mCD14),直接刺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使其分泌产生TNF、IL-1、IL-6等细胞因子,增强细胞粘附功能,产生一系列病理(炎症反应等)、生理(杀灭细菌等)反应[2,4,5];另一方面通过可溶性CD14(sCD14),激活、损伤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不含mCD14的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炎症反应、DIC等)[4,5]。

  LBP与LPS结合形成LPS/LBP复合物,再与mCD14或sCD14结合,刺激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在此过程中,LBP作为载体蛋白,将LPS传递给CD14[6]。最新研究表明,LBP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催化剂,催化LPS与CD14结合,即LBP的氨基末端区先与LPS微团中的LPS结合,形成LPS单体-LBP复合物(类似于底物-酶复合物),再通过LBP的羧基末端区与CD14结合,形成LPS/LBP/CD14复合物,嗣后LBP从复合物中脱出、再进入下个循环,而剩下LPS/CD14复合物。LBP通过此方式催化LPS与CD14结合[7]。

  作为调理素,发挥调理作用 LBP与LPS结合形成LPS/LBP复合物,再与红细胞等颗粒物质结合;或直接与红细胞等颗粒物质表面的LPS结合;也可以直接与革兰阴性菌结合;将这些被包被的颗粒传递给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使吞噬细胞便于吞噬这些被包被的LPS和细菌[6]。

  调节LPS所致的炎症反应 识别LPS的存在,是介导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的首要环节。LBP因其与LPS脂质A的高度亲和性,可早期识别可溶性LPS及细菌表面的LPS,并与之结合,通过以下两个环节,调节LPS所致的炎症反应:(1)介导炎症反应。一方面通过mCD1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使其产生TNF、IL-1、IL-6等炎性介质,其中TNF最为重要。TNF是致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和休克的重要因子,LBP能明显增强LPS对TNF的诱生作用,增加TNF mRNA转录的速度和程度,使TNF浓度从40U/ml迅速上升到10000U/ml。而LBP本身并不能诱导TNF mRNA的转录和TNF的产生;但缺少LBP的结合,LPS就不能明显地刺激TNF的产生[4]。另一方面,通过sCD14,激活、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炎性因子向血管外渗透,促进单核细胞等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并进入组织,加重炎症反应;进入细胞间质的LBP,还可刺激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强其对LPS的反应性[5]。(2)缓解炎症反应。LBP可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单核细胞等吞噬被调理的LPS或细菌,及时清除进入体内的LPS和革兰阴性菌[6]。LBP还可催化LPS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而HDL则能够结合LPS,并中和LPS的生物学活性[8]。

  LBP既可通过激活单核细胞、释放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介导炎症反应;又可通过调理作用,清除LPS和细菌,并催化LPS与HDL结合,中和LPS的生物学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故可调节LPS所致的炎症反应。但LBP的生理功能是以传递LPS、介导细胞反应为主[9],即LBP介导炎症反应的活性较缓解炎症反应的活性强。

   BPI

  B

[1] [2]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