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文献首页 >> 基础医学 >> 神经生物学 >> 正文

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1

来源:医学杂志 2007-02-24 15:06:32 

  摘要: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及电刺激装置的迅速发展,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功能性治疗方法,在国外逐渐发展成熟,并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496(2000)02-0336-02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ep brain electrostimulation

LUN Xue-qing ZHANG Xi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Xijing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lopments of stereotactic operation and electrostimulation devices,the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ep brain electrostimulation,as a sort of non_destructive functional cure,is becoming gradually mature abroad,and is regarded as the idealest therapy at present ,The status of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ep brain electrostimulation was reviewed concisely here.

  Key words:Parkinson's disease;electrostimulation;thalamus;globus pallidus;subthalamic nucleus

  1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简史

  深部脑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的临床应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最先只是应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在50年代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开展的初期,神经外科医师就在术中采用电刺激技术对脑深部结构进行电生理学定位,以避免毁损时伤及脑重要结构,同时也获得了电刺激对病人影响的临床资料,他们发现对伴有震颤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低频刺激可诱发或加重震颤,当刺激频率超过100Hz时则可抑制震颤及运动障碍。在丘脑毁损术中,神经外科医师常采用高频电刺激抑制震颤的方法,以确定控制震颤的最有效靶点。60年代后,脑深部组织电极埋藏刺激系统研制成功。法国Benabid医师在作丘脑切开术前用高频刺激(100~180t/s)来测定手术毁损范围时,发现高频刺激可使PD症状改善,而无需作永久性的破坏。最初,他只用于治疗震颤,至1992年已治疗了100例PD及原发性震颤患者,其中80%以上的患者震颤得到了良好控制。仅5%左右出现了轻度的副作用。其中大部分均无丘脑切开术后出现的神经元损害的症状,且疗效持久[1]。1972~1975年Bechereva等[2]先后报道了他们应用电刺激术治疗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结果,表明DBS能有效地控制PD的震颤症状。80年代初,Brice和Lellan[3]等报道应用慢性DBS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取得满意效果后,许多作者[4~6]相继报道了应用DBS治疗PD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这些作者均认为,丘脑电刺激术较丘脑毁损术方法简便、效果肯定、无复发。但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丘脑DBS仅对震颤有效,对其它症状无效,而震颤只是PD的一种症状,故不能满足病人全部要求。新近研究提示PD患者有自底丘脑核(Subthalamicnucleus,STN)至苍白球(Globuspallidus,GP)间的纤维兴奋过强的现象,因此认为高频刺激STN或GP也将对PD治疗有效。最近,Limousin[7],Tronnier[8]和Ghika[9]等分别报道了电刺激STN及GP治疗PD的效果,结果发现可以改善PD的所有症状,且能扭转左旋多巴引起的副作用并可大大减少其用量。目前,电刺激术基本可代替经典的射频毁损性手术,国外此疗法已日臻完善,在PD治疗方法中占据重要地位。

  2刺激定位选择

  70~80年代初,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PD的部位选择差异较大,但都是围绕丘脑核团进行的。1972~1975年Bechereva等先后报道了他们应用电刺激脑深部结构治疗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结果,但当时作者没有详细介绍电极埋藏技术以及刺激的靶点等情况。随后,Ohye[4]应用微电极刺激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intermediatethalamicnucleus,VIM),并对其进行了电生理学方面的观察研究后认为,VIM核是电刺激治疗PD的最理想靶点。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可以精确定出这一靶点的位置。随后,Hirain[5],Andy[6]等将刺激电极埋入VIM,施行高频电刺激治疗后均满意地抑制了PD震颤,进一步证实了VIM成为PD电刺激理想靶点的可靠性,但同时发现,一旦停止刺激6~28h后震颤又出现。1987年Benabid等报告了慢性高频刺激VIM可以获得持久疗效。从此,该作者及Blond等[10]先后对大宗PD病人进行了应用慢性丘脑电刺激术治疗,并经过2年以上随访,发现有效率为88%以上。但同时发现,丘脑VIM电刺激术治疗PD存在以下不足:(1)仅对震颤和强直有效,对运动迟缓无作用;(2)双侧症状患者需行双侧微电极植入术,手术创伤较大,并增加了潜在感染的可能性;(3)对左旋多巴致运动障碍无效。近年来,随着对基底节功能和解剖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发现苍白球、底丘脑核和PD性运动障碍密切相关,毁损苍白球或底丘脑核均可明显改善PD运动症状,故许多作者选择了苍白球前部[11]、苍白球后外侧部[12]、STN等[13]作为刺激的靶点。结果证明,不仅改善了震颤和强直症状,也明显缓解了PD的运动迟缓或运动不能等症状,同时发现双侧GP或STN刺激仍较安全。近来有关这方面内容临床报道越来越多,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我们认为,对不同类型的PD患者应选择不同的靶点治疗,即以震颤为主的PD患者,宜用VIM作为刺激的靶点,而对既有震颤,又有运动迟缓或左旋多巴致运动障碍的患者最好选用GP或STN作为刺激的靶点。

  3刺激方法及参数

  脑深部电刺激术多选用埋藏式电刺激系统,此系统一般由植入电极、连接导线至皮下接收器及电刺激器3部分组成。病人在局麻下安装立体定向头架,行头颅CT或MRI扫描确定刺激的靶点(VIM、GP或STN)。然后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将电极植入到刺激的靶点,并将电极暂时固定于骨孔处,与皮下接收器、导线及电刺激器相连接。术中先进行试验性刺激,观察效果,调整刺激参数,直到震颤完全消失。术后3~5d连续治疗,如参数稳定,效果显著,即永久固定电极于骨孔处,并通过导线将刺激器植入同侧锁骨下窝等处。

  对刺激参数的选择多数学者[14,15]报道为:频率100~250Hz,强度0.25~3.75mA,波宽200~400μs。Brice报告了最适宜刺激频

[1] [2] [3]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