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文献首页 >> 基础医学 >> 病理学 >> 正文

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及其治疗学新进展 2

来源:医学杂志 2006-11-02 05:18:59 

另一方面引起出球小动脉扩张,继而引起管周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内皮细胞受损。⑵毛细血管内压力的改变可刺激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等释放,后者进一步刺激管壁平滑肌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管腔缩窄。小血管硬化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小管细胞萎缩。晚近有人注意到血管周围细胞(pericyte)异化成MFB,后者可分泌产生ECM,并可能移行至肾小球内,从而促进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的纤维化。

  4 治疗学进展

  去除促使肾脏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已被证明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另外,低蛋白、低磷饮食亦已公认是能够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内科疗法之一。

  近年来,在动物实验中人们发现抑制单核细胞的浸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等方法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肾脏的纤维化。此外,应用抑制CAM、趋化因子以及生长因子的方法治疗大鼠实验性肾炎模型亦已取得疗效,例如应用PDGF和TGFβ中和性抗体以及天然TGFβ1拮抗剂decorin可以预防肾小球硬化。最近有人报道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明显减轻实验动物的肾小球硬化,且与对血压的影响无关。另外,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除了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外,其独特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对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作用、对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以及减少蛋白尿、抑制生长因子分泌的作用等已使其成为目前临床上最有希望的能够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药物。

  晚近人们发现细胞凋亡(apoptosis)可能参与肾脏炎症反应的修复过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恢复期浸润的炎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而得到清除。另外,在大鼠抗Thyl.l抗血清肾炎模型中,细胞凋亡亦参与了增生的系膜细胞的清除。这些结果提示,通过调节细胞的凋亡,特别是某些与纤维化关系甚为密切的细胞(如成肌纤维细胞)的凋亡,将有可能为肾脏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另外,抑制ECM的合成(如不饱和卵磷脂、松弛素等)亦是当今肾脏纤维化防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转基因的办法向体内导入肾脏特异性酶的启动因子,从而控制ECM的过度合成和(或)促进已合成的ECM降解,这可能会成为未来肾脏纤维化治疗学上的重大突破。

[1] [2]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