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场缺少“中国元素”的“中国风”发布会
尽管偌大的T型台长40米、宽30米、高10米,背板仿照3进3出的四合院,有14根大廊柱环绕;尽管120平方米的超大LED彩屏不停地播放着宫灯、古建筑、折扇等传统图案,4000瓦扬声器悠扬着江南丝竹、安塞锣鼓等钟磬鼓乐;尽管40名女模特一水儿的齐耳娃娃头、缵尖宫廷髻,宛如仕女再现……但场题为“中国风”的时装发布会还是太缺少“中国元素”。
缺哪些“中国元素”?
在以前,你很难想象一场“中国风”时装发布会没有旗袍打理、不见唐装炫耀。“汉风”盛行的2006年,维也纳皇宫唱起中国民歌,埃菲尔铁塔挂起大红灯笼,“中国结”、“福”、“喜”字充斥舞台,青花瓷、釉里红上了时装……作为一场名师的大型发布会,又作为中央电视台2007年中国服装流行趋势的发布专场,怎么能没有盘扣、开襟、水袖和立领?没有肚兜、抹胸、衮服与蝉衣?怎么着也得弄顶龙冠或者凤冕吧!……遗憾的是,都没有。而这场发布会的设计师就是中国时尚界最敢标新立异、最爱特立独行的人物——王新元。
什么是今天的“中国风”?
既然不说中文、拿不出中国护照的设计师纷纷拿东方说事儿;既然夏奈尔、古姿、迪奥等大牌抄着“招财猫”、“生猛鲤鱼”、“聚财四叶草”、“吉祥马蹄铁”……这些高级“中国元素”雄赳赳地打上门,如果我们的本土设计师再拿云龙纹、如意结、中国红这些东西与世界比划,未免有些显得太小儿科。受托设计这场题为“中国风”的专场发布会,王新元冥思苦想。流行是未来方向、百姓行头、柜台宠物。当旗袍沦为送往迎来的礼服,唐装形同祭祖拜扫的装扮;当中国连创经济增长奇迹,年轻一代却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时,什么样的服饰既有大国风范,又解杨柳风情?既存文化积淀,又领时尚潮流?!
王新元将“中国风”分为四场:拂晓东方、黑白世代、灿烂文化和锦绣文章。由东方出现鱼肚白到胭脂红,以及黎明前闪烁着浅粉、淡黄、钴蓝等光泽的服装撩开“中国风”的面纱,就像旭日初升前最早的一抹阳光。再由凝重的黑白两色衣衫在各式宝石的点缀下,打造着沉甸甸的美。铿锵有力,鼓乐齐鸣之间,呈现“当今争于气力”的时场画面。高潮出现在第三幕:夸张的色彩、奇特的造型以及张扬的配饰,为人们打开了中国华丽宫殿的门扉。在百套设计服装中,王新元再现“下手狠、投料猛、发力大”的独门秘决。占总量90%的裙装,既要穷尽“石榴裙”的流行要素:花苞、花瓣、多层、荷叶、斜线、皱褶……又要为“多奇志”的中华儿女找到未来十年“爱红妆”的理由。王新元想到中华文化的“后花园”:多少令人颤抖的吟诵,多少叫人窒息的场面,都由花造成,都与花有关?王新元走遍江南面料市场,遍访各式“花料”:“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花;“西风冷落三秋后,故国繁花一笑中”的菊花;“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的荷花……统统归置到他的案头。杜诗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对!就让花作“中国风”的载体吧!
他的第三部分服装,是发布会最瑰丽的部分。面料的丝绸纱纺锦缎、棉麻绒毛针织、皮草蕾丝涂层……配饰的珍珠手镯项链、腰封手袋长靴等等,应有尽有。加上镶、滚、嵌、绣、烫、贴、盘、钉等十八般武艺的工艺技法,在各式鲜花图案的统领下,宛如置身层叠梦幻的百花园。设计者的精微独到之处,在于找到中国文化独有的韵味。不见那轻重有别、虚实掩映,设计师将正与奇、繁与简、疏与密、张与驰的关系弄得跌宕起伏,余音袅绕:铺陈排绣本是东方女子喜欢的花哨,却在袖口处突然放开,袖摆大于裙摆,用的且是不同于裙料的透明纱料,表达渴望自由的心态;层层叠叠的裙纱有如“千千结”,与火红裙纱相伴的,竟是有千年风情的圆顶披肩及瓦状头饰,地老天荒的感觉顿生眼前;绿色扎花缎带系脚的明黄色羊脚长裤仿佛重入历史画卷,而上衣却毫不含糊地“生活”在后现代……正是这种“即实当虚、执黑守白、占边夺角、虚实相当”的功夫,才使得中国人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象抽象、意念意象”的争夺中不让纤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新元使出“杀手锏”。他用书法作品精心结构了一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时装,在簌簌抖动的时装上,矜刻铭石,那云里雾里的印章,管让老外幽妙幻霍,不可思议。
王新元在“中国风”中的“躲闪腾挪”,是一个大国“似花非花”的“水龙吟”,找到当代中国人精神状态的写照,具有书签般意义。(秦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