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纺织行业步入历史最好时期 记者:中国纺织工业的整体状况怎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有哪些优势? 吴迪:“十五”期间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步子最大的五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为我国纺织行业融入全球化、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利时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可以说,纺织行业已经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相关显示,我国纤维加工量从2000年的136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600万吨,翻了一番,已经占到全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9794亿元,同比增长26.29%;利润690亿元,同比增长35.8%。纺织工业每增加1.00单位的投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为1.25,高出各行业平均水平25%。现代的纺织行业的优势已经不完全体现在低廉的价格上,纺织本身所包含的文化、科技含量以及营销手段都比从前有很大进步。比如,充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产业链配套齐全;充分市场化,民营企业飞速发展;产业集群涌现,地域经济优势凸显等。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记者:您认为国内纺织行业与国外存在哪些差距?国内纺织行业应如何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来迎接挑战? 吴迪: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工业既有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生存环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我国纺织产品是各类产品当中出口量最大、创汇最多的,因而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最多,2005年的中美、中欧贸易谈判吸引了各界极大的关注。国内纺织行业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在于尚未摆脱粗放型的规模扩张模式,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创新、产品设计、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能力不足;从满足国内和国际两个需求来说,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不高,对国际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不够。所以就要求国内的纺织行业,加快调整产业机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研发投入,发展原创技术,培育自主名牌。做到经营管理创新,转变粗放、封闭式管理,产业链整合创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优化资源配置。同样,给纺织行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纺织产业转移带动产业升级 记者:纺织产业的转移,对纺织技术改造和升级有哪些作用?面临着世界纺织产业转移的大方向,中国纺织产业从东向西转移,是否会带来技术、管理优势的吸收和重建? 吴迪: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民工荒”的出现及劳动力成本趋高、土地成本的上涨、原料及运输成本的提高、能源的短缺等问题对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发展产生制约作用。这些因素逐步导致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纺织产业基础较好、有资源优势的安徽、江西、河南、新疆、陕西、重庆、黑龙江等地区的投资增速加快,纺织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是必然趋势。在纺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纺织行业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利用资源,完善纺织产业链,推进企业重组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纺织行业的产业转移带来了资本要素转移与资本积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重要的是,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部企业市场化的理念、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承接地企业的竞争力。但这并不是将产业转移作为过剩生产能力的简单转移,要注重技术的转移,管理经验的转移,注重生产企业对当地的环境影响,确实起到促进就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在这其中信息化也将对企业的顺利迁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纺织产业集群是纺织工业活跃的经济载体 记者:纺织产业集群对纺织行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吴迪:产业集群是纺织行业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它具有明显的市场活力,体现了社会分工的优势,成为纺织工业最活跃的经济载体。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纺织的三分之一以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不断创新,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提高其生产力水平和整体实力,对于纺织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阶段,推进和发展新型产业集群,在试点集群区建立纺织创新平台,并以此为基点构筑行业性公共服务体系是下一步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通过产业创新平台可以改变集群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产业集群的生产力水平和整体实力。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比如ASP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为集群地区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不同于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细分行业多、中小企业多、发展差距大纺织行业信息化三大特征 记者: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有哪些特征? 吴迪:纺织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特征:首先,细分行业多。纺织包括十几个细分行业,如化纤、棉纺织、毛纺织、印染、针织、服装等,形成一条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产业链。第二,中小企业多。纺织行业中中小企业约占99%,而民营企业约占96%,形成了我国纺织工业的主体。高度市场化是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的动力,但中小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投资力度不够、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第三,发展差距大。效益好的企业一般都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83%,形成了诸多产业集群,某些地区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链。市场和效益有区域分布集中化趋势,造成了信息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因此,纺织行业信息化存在地域、行业、企业的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从而决定了信息化目标需求的多样性、推进步骤的渐进性和实施过程的艰巨性。所以,需要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纺织业的改造、集成和提升,构建一种新型的工业能力,形成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体系。 绿色化是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记者:虽然近几年来纺织行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面临严峻形式,纺织行业应如何来发展绿色制造、节能、环保? 吴迪:“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战略目标,信息化工作必须服务于这个大目标。纺织工业通过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必然选择。信息化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来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效益和生产效率。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纺织工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会大有作为。信息技术在应用中要注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工业,绿色化成为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化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目前纺织信息化领域的许多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和生产制造管理等项目,都属于这一范畴,如化纤企业生产过程集散式控制系统;纺织企业生产自动监测和管理系统、车间空调能源监控系统;印染企业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系统、生产过程集中管理和监控系统、自动化清洁生产平台;服装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管理和营销一体化系统等项目,形成了对建设节约型纺织工业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