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奥奔妮”,英文opening的音译。浙江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晨爱说,当初取个名字,就是想取其意——“正在打开局面”。 今年5月25日,被认为“有思想,有公心,有魄力”的郑晨爱,当选为第五届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人们无不期盼着这位不断打开局面的优秀服装企业家,也能够打开温州服装商会工作的新局面,打开温州服装业的新局面。 从“汇美”到“奥奔妮” 1990年,正是温州男装产业方兴未艾之时。当时担任温州市第二烟糖零售公司副经理的郑晨爱,再也不想过那种端“铁饭碗”的安逸日子了,他要换活法。 郑晨爱家住温州市区三牌坊,离温州服装“发祥地”——妙果寺和清明桥都不远。进进出出之间,郑晨爱被那里涌动的创业激情所感染,也萌生了做服装生意的念头。他认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服装消费一定会越来越红火,服装业会是一个长久的事业。 这一年,郑晨爱停薪留职,与人合伙,投入3万元资金,在温州市将军桥边租了面积仅50多平方米的私房作为厂房,从家里搬、向亲戚借来7台手动缝纫机,招聘了10多名会做整套西服的员工,创办了汇美服装厂。 当时的清明桥是“西服一条街”,几乎每家店都在经营所谓的“国际品牌”——服装批发商自己买来国际大牌的商标贴上去。刚开始,郑晨爱也照着行情做,经常去买一两百个商标过来“贴牌”,生意还不错。 但这种“好生意”很快就被郑晨爱抛弃了:“贴人家的商标虽然好赚钱,可是毕竟不够地道,也没办法让顾客认识我们自己的产品。” 品牌意识萌生的郑晨爱,决心亮出自己的旗帜。 那时正逢我国第一次“申奥”,郑晨爱灵机一动,想到了“奥奔”这个词——奔向奥运。第一次“申奥”没有成功,郑晨爱就又琢磨:“奥奔”是英文open的音译,“打开”的意思,既然没有打开局面,那就要继续,就叫“奥奔妮”吧,英文opening的音译,“正在打开局面”。 正在打开局面。大浪淘沙,不知有多少品牌在风起云涌中逐渐消失了,而郑晨爱的“奥奔妮”却始终在温州服装业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走过了发展壮大的10多个年头,不断地打开新局面。 厂房四迁就是最好的见证: 1992年,厂房第一次搬迁,租了200多平方米厂房,员工增至60多人,西服年生产能力为4万套。 1993年,厂房第二次变迁,租房面积为400多平方米,员工增至100多人,西服年生产能力增至6万套。 1994年,厂房第三次变迁,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员工增至200多人,引进先进的服装流水线生产设备,西服年生产能力增至10万套。这一年,汇美服装厂变更为温州奥奔妮制衣有限公司。1999年,又变更为浙江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 2001年,厂房第四次变迁,投资3500万元在瓯海经济开发区内建成了2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园,员工增至800多人(后增至1200多人),西服年生产能力达25万套,职业服、休闲服、外贸服装年生产能力达100多万套。 10多年间,企业及其产品获得了多项荣誉,郑晨爱本人也连续四届当选为温州市服装商会副会长兼瓯海服装商会会长。 一箭双雕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除“奥奔妮”外,郑晨爱又先后创办了4家企业,2003年成立的温州市奥奔汽车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做服装的加入到汽车销售的大军中,这让许多人不理解,以为在西服行业开始滑坡的大形势下,郑晨爱耐不住寂寞,想更换主业,另谋发展。 其实不然,对于郑晨爱来说,卖汽车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顺理成章的事情。"奥奔妮"第四次搬迁后,新址与汽车城近在咫尺,从事汽车销售业务只不过是顺水行船。 郑晨爱的“奥奔”成为北京现代汽车的温州总代理,年销售额高达1.7亿元。 尽管汽车业务风光,可在人们眼里毕竟与西服风马牛不相及。郑晨爱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汽车和西服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但又都归属于时尚消费品,经营得当,完全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他把自己的做法称为“一箭双雕”。 在他企业宽敞的大厅里有两种产品,一是汽车,一是西服。导购员碰到买西服的人总忘不了要带过去看汽车,而过来买汽车的人也会顺便去看看西服。 除了赚钱,郑晨爱有更大的收益:在做汽车代理的过程中,总部对总代理都有策划、管理、物流和服务的要求,无形之中相当于给"奥奔妮"开了一门常年免费的进修课。 既赚了钱,又学到了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郑晨爱说,卖汽车不仅没有影响“奥奔妮”的发展,反而促进了服装主业的健康成长。 桥的故事 2004年,郑晨爱曾经建过两座桥:一座是铁桥,“奥奔妮”的子公司——中外合资(温州)百瑞杰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在“奥奔妮”与“百瑞杰”两座面对面的办公楼之间,架起了一座长12.5米、宽2.5米的铁桥,为的是给分别在两幢楼里工作的中外员工提供往来方便,加强沟通;另一座便是“百瑞杰”——一座中西交流合作的桥。 “百瑞杰”,英文bridge的音译,桥的意思。 如今,铁桥还在,楼还在,而桥对面“百瑞杰”办公楼已是人去楼空。 法国设计、意大利工艺、中国制造,这几乎是温州服装企业家眼里最完美的组合。2004年7月,中外合资(温州)百瑞杰服饰有限公司成立,郑晨爱任董事长。公司注册资金200万美元,中外投资双方各占50%股份。“奥奔妮”提供生产服务,外方则提供现金投资,承担成衣在中东地区的销售拓展任务。这支“最完美组合”的“多国部队”,曾经被业内寄予厚望。 在“百瑞杰”成立之时,郑晨爱说:“我们确‘桥’的重要意义,因为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往来、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东西方文化交流,都需要架起一座桥梁。我们愿意为架设这样一座桥梁做出自己的努力!” 然而,这座“桥”的架设并不顺利。 由于公司是交给经理人全权管理的,而经理人则是按照事先拟好的商业计划进行运作,计划却与现实产生了不少的偏差。“百瑞杰”成立之后,便将目光瞄准第二年春季上市的春夏装,然而一直到2004年年底,产品都还只是一张张的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无法变成产品的原因是面辅料跟不上。负责生产的意大利生产总监由于对国内市场不了解,直接派人到黄龙面料市场购买面辅料;而法国设计师认为,黄龙面料市场这种以斤计价的面料与服装的定位、设计师的理念是不符合的;中方人员站在设计师这一边。但是生产方面又有问题,到意大利买面料的话,在时间上,成本上都要提升一大截。在不同部门意见不统一的争执中,第一季的产品迟迟无法安排生产样衣。 分歧在不断扩大。中、意、法三方负责人发现,大家在许多的观点上都不能达成一致。 三个多月后,法国设计师第一个退出合作。到2005年初,“百瑞杰”的外方陆续离去。 经理人工资开销、面料预付金额,以及为此事投入的大量时间以及精力等,对于“奥奔妮”来说,这些都是很大的损失。但郑晨爱对此却很豁达,他认为,与损失相比,“奥奔妮”从这次合作中学到的经验更为宝贵。 “温州与欧洲国家的文化差异太大,不仅只是语言上的沟通困难,更是双方的思维方式、文化差异。”郑晨爱认为,合作成功自然皆大欢喜,若不成功就权当一次难得的学习。 “ 温州服装企业选择与国际服装企业合作是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但对我们来说,完全融合的国际合作方式是不成功的,今后我们会选择部分协作,如与国际面料商或设计师合作。”经历了一番风雨后,郑晨爱很快又推出了“奥奔妮”的第二次国际化尝试:与境外两位有着20多年国际经验的华人设计师合作,推出新的品牌。 国际化合作东山再起,郑晨爱信心十足,他说,这次合作可以解决文化差异和降低合作成本的问题。,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已经开始,预计2007年秋冬,产品将会有所体现。 “读懂是我的乐趣” 同样是做服装,郑晨爱与别人有所不同,他是“以文化心态做服装”。 郑晨爱属于“老三届”,早年下乡时,由于爱好文艺,被分配到宣传队,拉过手风琴,还写过剧本。 郑晨爱对文学、音乐、书法、体育、摄影都很感兴趣。特别是音乐,让他的人生多了很多情趣和向往。 郑晨爱喜欢拉手风琴。早年没钱买,他就自己动手用纸板一片一片地做成模型,用来练习指法。如今,郑晨爱有三台手风琴,家里一台,女儿一台,公司里放一台。 郑晨爱说,西装是洋服里的王子,钢琴是西洋乐器里的王子,自己拥有两个王子自然不亦乐乎。如果几天不去动它,心里就好像缺少点什么,憋得慌。 在他看来,服装的本质是文化,这些年能把企业做起来,离不开文化的积累。 如今,郑晨爱名下有5家子公司,员工3000人。他认为,这个规模在温州服装业里仅仅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我的企业做得不是很大,我也不想做太大。”郑晨爱说,“我从事服装业,不是要把企业做多大,而是想把服装读懂。读懂是我的乐趣。” 作为老资格的服装企业家,郑晨爱对自己的评价是:想的比做的多。 郑晨爱善于思考。在众多优秀的温州服装企业家中,他被认为是“有思想,有理论高度”的人。 2000年,郑晨爱结合实践,精心研究温州服装业的发展,撰写了《服装业——值得大力发展的温州都市型新产业》一文,论述了温州服装业面临的三大机遇和发展温州服装业要采取的应对措施。这篇论文先是发表在温州当地两个重要的理论刊物上,随后,有20多家全国各地的杂志社、出版社寄来入选(入编)通知书。这篇论文被认为对温州乃至全国服装业的发展和弘扬服饰文化具有指导意义。这一年,郑晨爱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为特约研究员。 2002年3月,郑晨爱又撰写了一篇题为《服装业面临的变化、挑战及其对策》的论文,作为政协提案在会上宣读,赢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2002年4月,他再次撰写了一篇题为《略谈中国纺织品服装业的机遇和世界时装华商联合会的使命》论文,文中谈到“中国这样的东方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最富有灵性的地方。我们现在服装业的发展就要发挥这种我们独有的优势,打我们的历史牌、文化牌,这是我们最有竞争力的地方。” 2002年10月,他还撰写了一篇题为《“欧王”论品牌》的论文,阐述了“中国人的服饰消费正在从物质性消费转向文化消费,品牌成为服饰文化的符号载体”的观点。 在人们眼里,善于思考的郑晨爱,不仅看问题看得准,而且擅长用生动、精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品牌还是做加工,是温州服装业的一大热门话题。郑晨爱对此有个比喻——菜农与菜贩。针对温州一些服装加工企业定位不准的现象,他评论说,菜农以种菜为主,菜贩以卖菜为主,种菜的在卖菜,菜农变成了菜贩,市场就变得乱了。 两年前,曾有人问过郑晨爱一个问题:温州、杭州、宁波三地的服装产业有什么不同?他的回答只是简单的一个比喻:“杭州是文人,宁波是工人,温州是商人。” 仔细想想,这个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接过“第三棒” 5月25日下午,温州王朝大酒店。 温州市服装商会的131位理事投票选出了新一届商会领导班子。郑晨爱当选第五届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任期5年。 “河流畅,船行旺。行业是河,企业是船。只有行业有希望,企业才能蓬勃发展。”这就是郑晨爱竞选商会会长的动力所在。 当选后,郑晨爱说,感谢大家选择了他,他把会长工作看成是人生最大的挑战与机遇,一定会竭尽全力,无私奉献。 他对自己的新角色充满信心:“在当选会长前,我已经担任了12年的温州服装商会副会长,瓯海服装商会在我的领导下也发展得很好。在这12年中,我的企业虽然不是温州最大的服装企业,但一直良性发展。因为个人兴趣关系,我投入商会的时间比较多些。‘奔妮’经发展为几大块,汽车业务由我的弟弟负责,服装业务也由亲戚及我多年的搭档负责,我完全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商会的工作。” 郑晨爱认为,担任会长的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人生最富有意义和挑战的一段阅历。他个人也会在这个角色中获得提升。 在郑晨爱之前,温州服装商会有过两任会长——刘松福和陈敏,他们分别为商会工作及温州服装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和提升性的重要贡献。如今,郑晨爱接过了“第三棒”——沉甸甸的“第三棒”,他能够打开商会工作的新局面、引导温州服装业走出一片新天地吗? 在当选会长的第二天,郑晨爱就考虑,组织一些行业专家与会长们一起,对温州服装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调研,得出科学数据后,再对温州服装业进行总体规划、调整和提升。在日前召开的新一届商会第一次会长办公会上,郑晨爱提出了这一方案。他希望,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现状,引导行业实现错位竞争,打造温州 服装的蓝海战略,跳出竞争的埋伏圈。 郑晨爱说,商会工作应该依靠领导团队,依靠会员,依靠政府,依靠党的方针,实现沟通交流、维权、规划发展三大功能。作为会长,他要与会员多见面,多沟通。 当选会长后,郑晨爱马上给副会长及分会长们分别打了电话。他说:“我希望他们能给我更多不同的声音,让我时刻保持明智和谨慎的作风。由我带领的这个团队,将是民主、公平、讲效率的团队。” 年近56岁的郑晨爱生活极有规律:每天早晨花上一个小时锻炼身体,慢跑,打太极拳;晚上10点半,准时上床休息。当选会长后,仍是这样。 心态平和的郑晨爱说,接过这“第三棒”不是没有压力,但他从不怕遇到困难,有了问题,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从来没有想不通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