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没有第二次——则有白话文、俚语、英文、奇异组合成的公益广告,是香港人人皆知的一句励志名言。这是“香港公益广告之母”伦洁莹的代表作,也是她最基本的生命态度。 “每分钟都要活得像生命最后一天那样,旁若无人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种态度,不是纵情,是积极。” 这是伦洁莹在公司的名言,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见识过她那旁若无人的气势,但是,那气势,并不慑人。一个从广告文案起步的资深广告人,知道怎么给人温和的气度。但她还是时时展现自己的不同流俗——拍照时把下巴抬高,显得格外气傲,笑着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姿势,这就是我。” 在商业的氛围中沉浮了近30年的广告人,生命的激情竟然丝毫没有被时间磨平。时间之流卷过去,几乎都是和客户交流、交锋的过程,最险峻的时刻,她一直坚持站在同一个位置,被激浪冲刷着,在交流中慢慢地成就自己。 她是李奥贝纳在亚洲培养的首批本地高管之一。香港4A广告公司中,她是少数的行政女总裁。尽管她讨厌将女性单列。
在80年代末,她是首批从香港到台湾开拓广告业的精英之一。她是被称做“香港公益广告之母”的众多公益广告的创造者。也是众多政府机构聘任的义务委员会委员。 她的新书,叫《不抹口红的广告》;她,却是打点精致的“香港制造”,爱画淡妆,爱买太阳镜、丝巾、帽子,衣服……还有,狂热地爱买古董——“买衣服不会买破产的,买古董?会!” “不抹口红是一种风格,是一种至诚至真,自信自我,无添加的当代女子风格。” “如果伦洁莹是一个品牌?” 她将自己比为“无印良品”——简约主义、不花哨、有品质。“如果要用建筑物来比喻自己那我就是日式庭院,枯山水,我最喜欢灰色、自然色。” “枯山水,似乎暗淡而不显?” “不会,一点不觉得闷,因为有气质在那里。”她笃定地回答。她是知道自己份量的女人。从年轻时候就如此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发现脸部没有那么符合比例,不标准,不是普通人喜欢的美人,就不想去竞选香港小姐了。”大笑着,说对自己的看法。 伦洁莹在一片赞扬的声音中,苛刻地说自己并不美。只是从年轻时起,她身边,一直有群朋友,称赞她气质好,“肉麻。”她笑着说。说自己的优点,她都觉得肉麻,不过还是很客观地取舍接受。 她不喜混淆好气质与美貌的概念,如此的“老实”作风,求诚求真,是她的人生观,也成全了她的广告哲学——《不抹口红的广告》,“不抹口红是一种风格,是自身决定以什么样的面目展示在人前,在哗众取宠的年代,以实力排众而立,是一种世界观。” 在新书发布会上,她拿出粉艳的唇笔在新书的扉页上签名。不是为了女子气的娇柔,而是“很配扉页的纸质的。和那支隐约的口红一起,给人深刻印象。”
她太知道——“以自然一面呈现,以个性、气质、内涵成就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伦洁莹最喜欢自己的28岁,既不年少无知,又不老气横秋,对生命、爱情、生活都有追求的勇气和欲望。“从28岁那天起,人的相貌就走下坡路了,所以我每天都说,今天是你生命里最美的一天。”不过,对于逝去的美,她一点也不留恋,“我觉得人年轻时生得美丽是物种繁衍的需要,没什么实际作用。” “川端康成小说中那种沉积下来的东西才美。人又不能靠长相过日子,过了一定年纪,人是靠聪明活的,而聪明是学出来的。” 她也喜欢美人,但清晰的很,她入行最初给“连卡佛”做文案,那些广告上的模特,个个都绝俏。“但是我知道没有模特五尺十寸的身材,就没按照她们的样子买时装,只去买她们脚下的鞋。” “会心动么?面对斑斓而华美的衣服?” “我爱所有美丽的衣服,可是在很多的衣服上,我都看不到自己。” 一直,伦洁莹只爱阿玛尼,“大减价时候,我去店里,叫小姐拿来自己的号自己的款自己的颜色,买一大堆。”那样淡定,也有例外。 拍摄时,伦洁莹不介意我们为她选择“不合适”她的颜色、造型,“每个人眼中的我都是不同的,我好奇想知道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 “当有人要把你的意念摈弃门外,就好像把你推向悬崖,假如你有信念支持,自会抓紧边缘,拒绝让自己中途败阵。你一天不松手,一天还有希望。” “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她笑着摇头,说记不清了。同样,她记不清自己哭过多少次了。做了多年的创意人,被客户“践踏”想法,是太家常的事。“经常是自己回家哭。你们看不见。”她突然做了个鬼脸,笑话自己。
有台湾杂志将她定位成“血液里流着广告DNA”的女人,可即使是这样,辛辛苦苦施展出来的创造理念,照样经常被客户、被上级、被同仁们排山倒海、四面八方而来地扼杀、拒绝、排斥。“广告又不是艺术品,谁都会指手画脚,甚至有客户随便叫个做清洁的老阿姨进来看好坏。” 她是从哭泣中蜕变成长的。刚入行,每天做的是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多得难以数计——不断地提案,不断地被否定,她是个感情强烈的人,强烈到甚至用“悬崖边缘”来形容被客户拒绝的刹那间,但是,她笑着说:“假如有信念支持,就会拒绝让自己中途败阵,一天不松手,一天就有希望。”一直,她用“客观、自信、坚持”武装自己的内心。 那一年,万宝路在一级方程式赛场扬威,希望为此拍一则形象宣传广告片。伦洁莹带领自己的团队提出了深得客户欣赏的提案,可客户最终认为有大量赛车片段可用,不必再劳力重新拍摄,可省时省力。最后一刻,眼看自己抓着悬崖的手就要松脱了,永远不能拍摄出自己希望营造的理想氛围了,伦洁莹在最后一刻缩回走出房间的脚步,回身向客户总监提议,不行,我们不能放弃——她争取到了那个机会,结果的辉煌自不用说。 伦洁莹在业界以“犀利“出名,因为她总是在谈判中据理力争,能说服客户,战无不胜。“不可能叫客户怕我啊,但要他知道我在想什么。为了做好一件工作,你真心诚意地付出。对方客户是会知道的。他感觉到你和他在同一战线,再凶的客户也会融化,与你共同解决问题。”伦洁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眼睛非常明亮,一眼看过去,人人皆知她的坚定。“坚持的前提是客观。做创意的人一定要把自己抛开,因为你越无私,你的想法和做法会越开放,就可更包容。” 现在,她的眼神还是深而亮的,扫过来,依旧非常有威力,是真诚而不容怀疑的威力。 “好奇心,不会杀死我这只猫。” 西谚曰:“好奇心会杀死一只猫。”警惕人不要多管闲事。伦洁莹的英文名字叫Kitty,她说,“好奇心,不会杀死我这只猫。”相反,好奇心成就了她半生的事业。 从入行开始,她就好奇。自己什么都要冲在前面。拍片、做动画、玩最新的软件,一概亲力为之。
“每月看十几本杂志,报章无数,博览各种书籍。最爱日本推理小说。”这是她对自己阅读的介绍。果然如此,书在家里堆积如山,到处是松本清张。 “实在喜欢,年轻时候就爱看,不过那时候看得杂,横沟正史、江户乱川步,凡是那类的都看,现在,独爱松本清张。” “推理。不是男人的活?”“谁说?女人才擅长思考啊。”她睁大双眼。再累,也不能不看书,因为“饿”——“几天不看,真得受不了,直到拿一堆,看到饱为止。”现在看的,是村上春树的英文版,“中文翻译得不好。” 看了推理小说,特别理性。“客户都怕我和他们分析问题。”她笑话自己。 除了小说,拍片也是最爱,最早拍摄三菱汽车,四条广告片,从没拍过的她也敢上场。从前期制作到后期音效,大家都是初出茅庐,现在想起来才后怕。“我喜欢最后剪辑的过程,可剪出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因此,把新的剪辑软件玩得飞快,“年轻人玩不过我。Powerpoint我玩得出神入化。”她得意扬扬。 对她而言,一切都和入行之初一样,她仍对创造事物充满新鲜的热爱。从无到有是有成就感的,能使人有双掌控一切的魔术手。因为好奇心,她曾经离开驾轻就熟的广告业,在纳斯达克股票创新低的情况下,放弃高薪投身做女性网站。当然,她失败了,可她依旧喜欢那次挑战。“如果我错过了那个机会,可能今生无机缘跨过广告这个栏,进入勇敢的科技新世界。别人清醒没有被爆破的网络灼伤,我庆幸我曾在网络里看世界的苦与乐。” 好奇心的原动力是对生命的爱。她爱说“每天活得像生命里最后一天,全情去爱,爱得像从未被伤害过。人生只有一次,不像录像带,可以倒带重来。所以一定要不放过每一个机会,让自己活得精彩。”
机缘巧合,她的生命态度构成了她针对“青少年犯罪”制作的公益广告 —“生命无Take 2”。 “生命无Take 2”是一个宣传理念骨架,围绕它设计了多套宣传短片和海报。其中一个短片是影像丰富的MTV,片中展示一个青年的前半生,30秒转换27个镜头,让灭罪委员和众官员看得头晕。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很能接受这种形式,这组短片出街,造成巨大反响。“生命无Take 2”也成了琅琅上口的生活词汇,任人信手拈来,用作提点后辈自我警惕,或者鼓励他人,激发对生命的壮志和激情。 “公益广告真的能打动,并改变一些人的生活态度吗?” “很难。所以我要做。总要有人做。” 面对社会问题,她总觉得自己很渺小,能做的太少了。所以,不管多么繁琐,她都会去尽自己的责任,尽可能做些事。如今,除了公益广告外的创意,在她的名片上,有诸多Title,她被无数单位聘请为委员会委员,作为监督性民间力量,她很自豪。“开始也觉得别人也能做这些,但后来想,与其等别人尽心,为什么不自己尽心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出戏,伦洁莹珍惜与周遭每个人同台演出的机会,她希望每个人都像她一样热爱自己的角色。 伦洁莹最不能容忍的是——蠢。一般的蠢人,她都不耐敷衍。“我觉得自己要是男人的话,会喜欢有质量的聪明女人。”对此她给自己打90分。她坦然,一般人常常被她视做不及格,一般的追求者都被她看作不够层次。但她也清醒,不会去教训人,“我还是很尊重人的,不会尝试改变人,只是知道他们达不到我的水平。” 她结婚多年,给丈夫——95分。“不觉得太高?“不,我怕他的。” 两次采访,一再地,伦洁莹都坦然提及——“我怕他。”没有丝毫遮掩,言语只有一低头的娇俏。 法国广告之神——塞盖拉在给她的序言中说,“温柔妩媚”是她的个性。问她的意见,她否定:“我一点也不温柔。”回答利落,掷地有声。她为自己有异于常规女子的回答而骄傲,但下属忍不住揭发:“她对先生就特别温柔。”她不好意思地否定,说:“是尊重。”可脸上表情分明只有“温柔”能书写。 丈夫陈子慧,书法家,当年香港最年轻的广告界美术总监。现在她办公室的长廊上,悬挂着他的作品。她桌上有他们年轻时的照片,放在水晶镜框中,疏狂的他,眼睛明亮的她,很80年代的气质,年轻得充满希望。“初次见面,看见他创作时认真的状态,专注和坚持,都是我最喜欢的品质。”
她喜欢男人的“强”。所以,可能爱上的人真是非常之少。“一般人都没有什么值得学的。” 她喜欢从自己所爱的人身上学习东西,“对每个人而言,每一次恋爱都是一次学习,学到另一个人身上最优秀的部分。” “如果爱一个男人,过后发现爱错了,他是绣花枕头?” “那也能学到东西,骗术嘛。”伦洁莹大笑,又郑重地说,她的身上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因为她一直眼高于顶,也因为在婚后多年的生活中,她和丈夫一起成长的状态足以满足她一切学习的热望、好奇。 从一句“我要和你在一起“开始,她就知道婚姻的责任所在——是全心全意对一个人好。 “那是快乐,是诚心。不是付出,付出有勉强的意思。我回家时,是满心的快乐,两个人努力,把家做好。其实,我对他,不是怕,是尊敬和爱,我很享受这样,两个人的空气。” 和丈夫一起,生活在艺术的空气中,她满心瞧不起浪费时间,她的浪费时间,概念与人截然不同——做生意炒股票等她认为缺乏创造力的事情,“我永远不会炒股票,太浪费生命了。那样赚钱有什么意义?” 时间攒出来,两个人收藏古董家具、喝红酒,“明清的家具摆了一屋子,有一款酸枝木的小姐凳,我们收集了20多张,香港的家里堆满了。真不敢再买了。”在加拿大也是如此,两个人买了19世纪的美国家具厂目录,按图索骥地去找当时的橡木家具。找到每一件,都觉得欣喜。 先生也陪她买首饰,水晶的、黄铜的,在世界各地漫游时买的居多,多为古董,“我不买钻石,不配我。”抚摸着手中的装首饰的藤编小筐,里面装着一种风情。 “现在的女性,比起从前的女性要幸福得多,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上升的空间、自由和开放。我觉得她们在感情上,都想有很得意的收获,但是,碰到自己真正欣赏的人,一定不要总想着如何把他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那么多年,她自己的婚姻心得是双方都尊重婚姻。给对方空间,“包括当时我去台湾工作这样的大事,他也不劝阻,放心我。” 所以遇到不同的人,从来不动心,始终是他了。早早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属,有种古代的“定终身”的感觉。她记得感恩,“在这点上,我很幸运。” 背倚着公司走廊里先生的画作,面对镜头,伦洁莹的怡然姿态,让我们相信她真的很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