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的调查表明,钙的摄入量与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佝偻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和与骨生成有关营养素的摄入或生物学利用度不足,造成骨基质不能正常钙化所致。此外,地理、气候、环境、饮食文化等社会因素与佝偻病的患病率也有明显因果关系。如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性佝偻病;铅、砷、氟污染和室内甲醛污染,可导致骨钙化障碍;大量摄入碳酸饮料、可乐饮料可导致钙生物学利用度下降,以及乳糖不耐受症等,都可引发佝偻病。
与佝偻病不同的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源于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器官功能退化。进入更年期后,体内一些有利于骨生成的因素减少,有利于骨溶解的因素增加,造成骨丢失;同时,器官功能如肾功能退化,不能合成足够的三羟维生素D3,丢失的骨得不到补充,逐渐发展成骨质疏松症。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的病人也易患骨质疏松症;许多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嗜饮咖啡浓茶等都可影响生物利用度而引起骨质疏松症;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乳糖不耐受可减少钙摄入、增加老年人骨丢失,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因素,须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小儿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并非是单纯钙摄入不足。由于不了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因素,因此造成了小孩天天补钙还患佝偻病,老年人天天补钙还患骨质疏松症的现象。
《指南》提出了评价骨健康状况的方法。小儿患佝偻病时,常常会出现夜惊、多汗等症状和枕秃、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等体征。青春期少年患佝偻病和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时,常常会出现骨痛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评价骨健康的方法大致有反映骨代谢状况的生化指标和反映骨结构变化的影像学指标两类。生化指标又分为反映骨生成障碍的指标如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I型前胶原降解产物;反映骨溶解的指标如骨酸性磷酸酶、I型胶原降解产物等。些指标敏感特异,可发现亚健康人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主要用于筛查高危人群和疗效评价。影像学指标主要有X线摄像,骨密度测定和骨超声测定等。影像学指标不能发现早期病人,主要用于临床确诊。因此,凡是有上述佝偻病患病因素的生长发育期小儿、有骨质疏松症患病因素的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都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自己的骨代谢状况,如有指标不正常,应及时作进一步诊断,并进行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