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江苏省名中医王益谦,业医60余载,精于内科,尤擅儿科,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现举其运用景岳化肝煎方治验数例,以飨同道。 1 失音 徐××,女,57岁,农民。3年前因丧夫悲痛,突然失音,说话只见唇动,不闻一丝声音,代以手势示意,在当地医院医治1年无效,后来我院求治。经五官科、神经科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失音。苔薄黄腻,舌质红,脉弦。方选化肝煎加味:白芍、泽泻、山栀、连翘各10g,浙贝母、青陈皮各6g,丹皮、柴胡、射干各8g,蝉衣、木蝴蝶各5g,夏枯草15g。服药4剂后,自觉舌根稍能转动并发出低音。方去夏枯草、泽泻,加瓜蒌、丹参各15g,赤芍10g,再服6剂,喉间已能出音。继以养肺滋阴法3剂,说话发音完全恢复正常。 按:本例暴喑3年,恙由肝气郁结,七情之火上灼肺金,津聚为痰,痰凝肺络,所谓金实不鸣也。化肝煎中,白芍柔肝;青皮疏肝行气;丹皮、山栀清泄肝经郁火;贝母、陈皮散结化痰;泽泻利水泄热,除致痰之本。再加柴胡条达肝气,夏枯草、连翘清肝散结,蝉衣、射干、木蝴蝶清利咽喉,以利发音。诸药配合,标本并治,共奏疏肝解郁、泄热散结、行气化痰之效。三载顽疾,十数剂而告瘥。 2 咳嗽 陈××,女, 65岁。1993年2月11日初诊。干咳1月余。频频呛咳似喘,咽喉干燥且苦,口渗粘液,伴胸脘痞满,食后尤甚,腹部时痛,大便或干或溏,便后痛减。舌质正,苔薄黄,脉弦,咽红。听诊两肺呼吸音稍粗。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初作咽炎治疗,投以清肺利咽之剂4剂,不效。二诊改从肝治,仿化肝煎出入:苏梗、山栀、泽泻、白芍、柴胡、枳壳各10g,青皮、陈皮、丹皮各8g,浙贝母6g,蒲公英15g。服药3剂,呛咳等症状显减。守原方续服3剂,诸症消失。 按:干咳月余,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未效。初诊时因其呛咳咽痛,从肺论治不效。后详审病情,患者呛咳伴双伺乳房作痛,胸脘痞满,口苦咽干,尤以情志不遂,则咽喉不适加剧。考虑咳不离乎肺又不止于肺。息者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所致。王旭高有“肝气上冲于肺……暴上气而喘”之论,故仿化肝煎出入,使肝气条达,肝火得平。选方中病,疗效显著。 3 胁痛 赵×,女,60岁。1992年8月诊。右胁阵发性刺痛1月余。经县人民医院多项理化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肋间神经痛,迭服西药未效,后改中药治疗。前医投以疏肝理气之品仍无效。诊见右胁阵发性刺痛,痛作时攻窜不定,掣引乳房,难以忍受,伴见心烦不安,口苦口干。舌质偏红,吝薄白,脉弦细。治宗化肝煎加味:丹皮8g,山栀、青皮、陈皮、白芍、贝母、当归、金铃子、元胡索、生地各10g,柴胡、丝瓜络各6g。服药3剂,胁痛大减,精神安适,仅偶有隐痛。原方去柴胡,加蒲公英15g,继给3剂而瘥。 按:肝脉布于两胁,胁痛从肝论治乃常法也。然正如清代著名肝病专家王旭高所言:“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并指出“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本例胁痛,前医从肝论治,本属大法,但因大剂量疏肝理气之品,反致疏泄太过,耗伤肝阴,因而肝木更加逞强,胁痛不减,所谓过犹不及。气有余便是火,气化于火,火热日久必伤阴。因此,既须疏泄解郁,又欲泄热柔肝,双向调节,不偏不倚。故取化肝煎疏肝理气,清泄相火;加当归、生地配白芍养阴柔肝,金铃子散行气止痛,再伍小剂量柴胡加强条达,俾疏泄且不伤阴,养阴而不腻滞。全方融疏肝、清肝、柔肝于一体,刚柔互济,彼此协同,故奏效甚捷。 4 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