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可以由于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后期肾脏损害所引起,有肾脏免疫炎症性变化的病理表现。蛋白尿可归属为“精气下泄”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及其相关治疗探讨均可以此作为基础。
中医治疗蛋白尿,多责于肾封失职,精气外泄,而从固肾涩精论治,临床效果欠理想。笔者认为蛋白尿多因清浊不分而致,若一味敛精固涩,反而招致瘀阻气结,浊气更难外泄,精气渗漏更甚。因此主张在收敛固涩治法的基础上,重视肺肝脾三脏,从风、郁、瘀三端论治蛋白尿,以图全功。
肺失宣降,脾精不布
肺乃一身气之主,行治节之功,肺气通调则气化可行,而风性开泄,外感风邪,首犯肺卫,凑理开泄而汗出,肺气膹郁,宣降不利,脾气散精不得归于肺而布散全身,下注形成蛋白尿。故临床多见恶寒发热、咽痒痛、咳嗽、全身关节酸痛、面目浮肿、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症。治当祛风、宣肺、利水。用方多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主:麻黄6g,连翘9g,赤小豆15g,杏仁9g,桑白皮9g。
此证重在气化,故重用祛风清解之品,如荆芥10g,防风10g,生紫菀10g,紫苏10g,蝉衣10g,金银花12g,浮萍15g。根据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还可酌加全蝎、蜈蚣等熄风止痉药物。
若急起发病,发热较重,先头面后遍及周身浮肿,尿少,与急性肾炎相似,即属风水证,可予越婢加术汤。
若素体体虚,复感外风,邪不易解,恶寒较重,热势不甚高,头痛无汗,疲倦乏力,咳嗽咳痰费力,小便不多,且欠利,可予荆防败毒散或人参败毒散化裁。
肝郁侮脾,脾不升清
百病皆生于气,而肝脏位列中枢,职司疏泄,调畅气机,一旦肝气不舒,则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清气不升,则精微下泄,酿成本证。肝郁日久,气机不畅,郁久或可化热,郁遏下焦,有碍于膀胱的气化,故少腹胀痛,胁肋作胀,肝失疏泄,木逆侮土,脾不升清,精微下泄。临床见症多为胁肋作胀,少腹疼痛,游走不定,可牵涉及肩背,小便不利,并可随情绪激惹而加剧,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治当疏肝和中健脾。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加减:柴胡9g,苍白术各15g,陈皮6g,赤白芍15g,茯苓30g,薄荷5g,枳实10g,桔梗6g,香附10g,紫苏梗6g,川芎10g。
本证着眼于条达肝气,畅通气机,待气机转顺,诸症可减。用枳实与桔梗一升一降,以通壅滞之气;香附、紫苏梗并用,香附入血分而散瘀,苏梗走气分而解郁,苍术、白术同用,健脾运脾,用苍术运脾燥湿,化湿助运,白术消水气,利小便,且沿用《内经》塞因塞用之义,健脾升清,固护精微。本证病延一久,肝脾更虚,进而肾脏亦虚,肾阳不足,命火式微,火不生土,致使肝脾更虚,故重在调和肝脾,温阳散寒,除湿利水,必要时诸法合用。
若脾气偏虚者,症见面色萎黄,乏力懒言,脘闷纳呆,小便短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缓,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若脾虚日久,累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证,使蛋白尿长期不消,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淡白,腰酸,便溏,小便清长且有泡沫,舌胖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方用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久病从瘀,瘀阻精泄
《灵枢》云:“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精微非血,但也不能离乎血,精血同源,精微的多少与血液的盈亏相互影响,密切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初伤气分,而气机拂郁阻滞,久延血分则气滞血瘀,脉络瘀阻,胶结不去,留为宿根,精微流动欠畅,变血气精微为瘀痰湿浊,壅而外溢而成。本症病程较长,症情反复,可见面色苍黑,皮肤瘀斑或肌肤甲错,腰腹隐痛缠绵,小便短少,唇紫舌质暗,苔白,脉沉细弦。治当活血、化瘀、利水。用方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柴胡6g,当归9g,生地9g,红花9g,牛膝6g,川芎9g,赤芍9g,桃仁9g,桔梗6g,枳壳6g,甘草3g,益母草30g,凤尾草30g,泽兰15g,泽泻15g。
蛋白尿日久不退,必病及血,致使血流不畅而成血瘀。无论是血瘀导致精气下泄,还是精气下泄引发血瘀,均应从瘀求之。故以血府逐瘀汤加强活血化瘀,兼泽兰、泽泻、益母草、凤尾草化血为水,分利精血,则水道通利,水自去而精自留。
除上述所论,临床上固涩之法仍不可忘,尤其对于一些无症状表现的蛋白尿,且迁延不退者,多加用收敛之品,如金樱子15g,桑螵蛸15g,芡实20g,莲子10g,白果12g,及取“五子”补肾,菟丝子12g,五味子6g,枸杞子15g,覆盆子12g,车前子15g。另外,湿热下注者并不鲜见,多由久病肺脾受损,失于通调健运,以致清浊不分,湿热内蕴,可合用分清饮加扁蓄15g、瞿麦10g分清泌浊。
结语
肾脏疾病或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产生蛋白尿,其病机均很复杂,在临床辨证时,须抓住“肺、肝、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要矛盾,根据精、气、血相互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祛风宣肺、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三者灵活运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肾脏病缠绵已久,大都普遍存在血瘀内阻的病理状态,现代医学亦证明,机体往往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在蛋白尿的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活血化瘀的原则与方法也相当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