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多数人都有一个体验,就是在情绪特别不好,如过度悲伤、紧张、惊恐、懊悔、担忧、抑郁、焦虑等时,会毫无食欲,平时喜欢吃的东西,现在连看都不愿意看,即使勉强进食,也会出现早饱、腹胀,食物不往下走,恶心、嗳气、腹痛,甚至呕吐,些症状就叫消化不良。简单地说,消化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分泌功能,分泌各种消化液,使我们有食欲,并把吃进的东西消化完全;二是运动功能,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后,会随着胃肠的蠕动向下行走。精神因素能影响消化的全部功能。 人们早就清楚,情绪和应激对胃肠疾病的影响。情绪,这里指前面所说的对人体有害的负性情绪。应激,是指超过一定阈值后,产生损伤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和情感的刺激。国内有统计,消化系统所有的疾病中,精神因素引起的占42%。从解剖、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胃肠道是机体唯一由中枢神经系统、胃肠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支配的器官。既有感觉功能,也有运动功能,所以人们称消化器官是情绪的反应器。有病叫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病人有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但采用的检查手段又查不出病来。这种病人有87%是因精神因素的影响引起的。进行精神量表分析,他们较正常人更具有焦虑、抑郁和疑病的神经质特征。学者们的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有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等心理特征,以及焦虑、抑郁及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中还发现,病人较正常人经历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童年受虐待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直接的关系。负性生活事件是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看作是外因,要引发疾病还要有内因,内因主要是指遗传因素、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认知评价等一些因素。认知过程是人们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文字和想象等获取事物的各种属性,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在病人那里,这种认识常常是欠准确的,甚至出现大的偏差,可称之为认知障碍、疑病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压力的时候,往往采取对抗的应对策略,这种固定不变的应对方法,常常又给自己带来心理紧张、焦虑和抑郁,并促使患者遭遇更多的生活不如意的事。 因消化系统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在针对性治疗效果较差时,要注意患者的神经类型,注意神经心理因素是否稳定。突出的例子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对性治疗药物是吗丁啉(胃动力药),疗效一般在80%左右,如果加上抗抑郁药,疗效可提高至90%以上。抗抑郁药常用的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多塞平)及阿米替林有较强的抗抑郁和一般的抗焦虑作用,两者用量都是25~50mg/次,每日3次,疗程6周。缺点是副作用较多,如口干、便秘、眩晕、失眠等,年龄越大,副作用越明显。新型的抗抑郁药有氟西汀(百忧解)及帕罗西汀(赛乐特),每次用量各为20mg及30mg,每日1次,疗程6周,副作用小,但价格较高。另一类应用广泛的方法是心理认知治疗。国内学者用情绪疗法、森田疗法(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森田是日本人,他的疗法是专门针对疑病性素质和对死亡恐怖的神经质病人而创立的,核心是不问过去,启发病人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像健康人一样的生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也有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联合应用的,疗效更好。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普遍加大,不仅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也常常是心理因素与疾病互为因果的,所以加强与精神科医生合作,提高这方面的协作水平,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