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医院麻醉工作由手术室护士兼施,局麻、腰麻则由外科医生负责。
建国后,各医院的麻醉工作均由外科及手术室人员兼做。1950年市立医院应用水合氟醛灌汤,施行大脑前额叶离断术3例。1951年应用间歇正压通气麻醉进行肺叶切除。此后,胸腔手术、胸廓成形术、食道切除术等均相继开展。50年代末期,各医院开展了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并逐步发展成主要麻醉方法,60年代已占全部手术麻醉总数的60%。
60年代初,各市级医院先后成立了麻醉组,开展了静脉复合麻醉,包括肌松剂的应用、人工冬眠强化麻醉、人工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等麻醉方法的实施。1969年青医附院及市级医院贯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开展针刺麻醉和中药麻醉,对甲状腺、内风心地尖瓣闭扩、心包剥脱、肺叶切除,颈、胸、腹部多种手术取得一定效果。1970年市人民医院自制华陀挟脊针,采用脊神经取穴位,加不容穴留针,进行胃大部切除150余例,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还用针麻于甲状腺手术及少数心包剥脱术。
1978年后,各医院麻醉科(麻醉组)先后成立。市立医院同年开展氟烷、甲氧氟烷吸入的临床麻醉及小儿腰麻等,并相继开展心脏体外循环情况下的麻醉,于同年10月26日为一法乐氏三联症的少女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80年代,市属各医院均建立了麻醉科,机器设备相应增加。至1986年,各医院均能掌握气管内、静脉内、硬膜外、针刺等各种麻醉方法,使手术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