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第二节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和/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营养不良发病率已显著下降。所见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喂养方法不当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较轻。 一、病因 (一)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二)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三)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二、病理及病理生理 轻度营养不良的病理改变仅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尚不明显。重度营养不良则常有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浸润,淋巴和胸腺显著萎缩,各脏器均见缩小,从面产生一系列理生理改变。 由于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常致低血糖症。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胆固醇下降。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负氮平衡。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钾,血钙偏低,常并有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三、临床表现与分度 婴 幼 儿 营 养 不 良 诊 断 标 准 程度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与肌肉 全身情况 Ⅰ度 15-25
Ⅱ度 26-40
Ⅲ >40 腹部皮下脂肪减少 厚度0.8~0.4cm 肌肉松驰 腹部皮下脂肪近消失 厚度<0.4cm 皮肤弹性差 肌肉明显松弛 腹部皮下脂肪消失 肌消瘦或萎缩 面色正常或稍发白一般情况好
面色苍白抑郁不安食欲下降
精神萎靡反应低下烦躁不安晚期高度抑制,拒食 四、实验室检查 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下降,白蛋白、总蛋白量减低,转铁蛋白较白蛋白减低更敏感,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血浆铜兰蛋白均减低;碱性磷酸酶下降,血淀粉酶<50IU/L,血锌减低较多见。 五、并发症 (一)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中耳炎、肺炎、肠炎、肾盂肾炎等。 (二)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口角炎、齿龈出血、佝偻病、角膜干燥、软化或溃疡等。 (三)锌缺乏症 生长发育迟缓,顽固性食欲缺乏,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呈侏儒状态。并有肝大、贫血、皮肤粗糙和色素沉着以及性发育障碍等。 (四)自发性低血糖症 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有时突出现出汗、心慌、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自发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间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六、预防 (一)加强营养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 (二)积极防治疾病 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 (三)重视体格锻炼 纠正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 七、治疗 (一)祛除病因,积极防治原发病,适时矫治各种先天畸形,及晨改进喂养方法等。 (二)饮食疗法 补充营养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增加食物的质、量和品种,操之过急反使小儿不能碉受,导致相反后果。 1.热量 供应患儿的热量不仅要保证生长发育,而且还包括修复过程的需要,因此就在患儿原有热量基础上,于1-2周内逐渐增加到6.27~0.711MJ/Kg/d(150~200千卡/Kg/d日)(婴儿期),水分随热量相应增加。但高热量的摄入只能维持一个短时期,当体重增至接近正常时,应恢复该年龄正常生理所需热量。重症患儿由于对食物耐受性差,最初热量一般从0.167~0.251MJ/Kg/d(50~70千上卡/kg/日)基础热卡开始。 2.食物品种:蛋白供应量应较正常为高,食欲和消化功能良好者,可于数日内加至2~4gKg/日,且应补充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优质蛋白,蛋白应占总热量15%以上。植物油较动物油易于消化,应适当供应。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品。在乳儿期仍以人乳喂养为宜,如无人乳可予脱脂乳,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再给鲜牛奶或奶粉等。原来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者,应根据消化机能逐步用乳类取代,并较早添加辅食。若患儿不能接受大量食品,可口服水解蛋白,10~20g/次,放入糖水果汁中服下,2~4次/日。 对少数极严重,或胃肠对食物不耐受者,可短期给予静脉营养疗法,酌情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疗。 (三)支持、剌激疗法 1.补充各种消化酶(胰酶、胃蛋白酶等)和多种维生素。 2.酌情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以及白蛋白制剂,每次25~50毫升,可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促进代谢机能的恢复,并提高机体抵抗力。 3.食欲差者,短期应用苯丙酸诺龙,每次0.5~1mg/kg,每周1-2次,疗程2-3周,严重者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钾盐、ATP液,以增加热量贮存和利用。胰岛素2-3U/次,加入25%葡萄糖40~60毫升,静点,2次/日,注射前需口服10-20%葡萄糖50~100毫升,1-2周为一疗程。 4.捏脊、扒拿针剌疗法 主穴有四缝、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和中脘、脾俞、大肠俞等。 5.血锌过低者,可用1%硫酸锌0.5毫升/kg/d开始,逐增加至2毫升/kg/d,连用四周。 [附]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Childhood Obesity) 一、概念:肥胖是指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包括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或二者兼有。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3-7%,儿童肥胖的标准一般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或同身长健康儿平均体重的二个标准差(M±2SD),或超过平均体重的20%,即为肥胖。 二、肥胖的临床表现 单纯肥胖儿童体脂分布均匀,严重肥胖者方有胸、腹、臀、大腿脂肪过多,皮肤出现白纹,少数肥胖儿可有扁平足和膝内翻,女性胸部脂肪增多应和真正乳房发育相鉴别,后者可触及乳腺组织硬结。男孩由于会阴脂肪过多,而显阴茎过小。 实验室检查常有高胰岛素血症,甘油三脂增高,严重者β-脂蛋白也增高,个别有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耐受。尿17-羟类固醇,游离皮质醇基本正常,生长激素剌激试验低于常儿。 三、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肥胖可造成机体某些器管、系统功能性损伤,活动能力及体质水平下降,尤对儿童的精神、心理也造成严重损伤。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此类儿童在活动中提前动用心力贮备,致心功能不足,通气功能下降,有氧能力降低,学龄期儿童血压偏高,血脂升高,而血浆免疫球蛋白虽增加,但免疫机能降低,尤其T、B淋巴细胞数量减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迟发皮肤反应可转阴,中性粒细胞功能减低,故使其呼吸道感染大增,重度肥胖儿且易患皮肤感染。血清铜、锌水平处于亚临床缺乏状态。肥胖女童初潮早,且多伴各种月经紊乱。青春期肥胖易患股骨骺端滑脱等关节承重部位的损伤性疾病。 心理一精神损伤短期内常不易察觉,但实际上比生理损害严重得多,肥胖儿个性性格、气质和能力的发展均有不同程度压抑,肥胖发生越早,对其体型的压抑越大,丧失自信心,变得孤僻,易发生激烈的心理冲突,甚至自杀或绝食。此类患儿中41.1%智商减低。 另外,对成人期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生也有重要影响,儿童期肥胖者至成人期也肥胖者占80%以上。从宏观角度看,单纯性肥胖是社会性的能量浪费,因此肥胖对社会、对个人均无益,已成为20世纪儿童期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须认真对待。 四、肥胖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有人用肥胖指数法表示肥胖的程度,认为超过正常体重10%为过重,>20%为肥胖;有人用卡尺测量三角肌处皮褶厚度(正常20~40mm),超过第85百分位为肥胖,第95百分位为高度肥胖;也有用肥胖度表示者: 肥胖度= 实际体重-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100% 肥胖度20~29%者为轻度,30~50%者为中度,>50%者为重度。 单纯性肥胖大多由于过食,尤过多食用油腻食品及甜食,活动过少而致,有些有肥胖家族史,其全身脂肪分布均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一岁以内,5~6岁和青春期更为多见。 诊断时须注意除外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致间脑综合征(食欲异常,肥胖,血压脉搏不稳定,性功能减退)以及内分泌系统疾患(肥胖性生殖无能症,垂体侏儒症、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和暴食综合征,夜综合征等所致肥胖,它们均各有其特点,易于鉴别。 五、肥胖症的治疗 肥胖后体重减轻比较困难,需有患儿,家长,医生三者的密切配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减轻体重的愿望和坚强的毅力,具体方法如下: 1.控制饮食:须使摄入之能量低于身体能量总消耗的需要,一般供应现标准的60%热卡便能维持体重,第一周体重维持丢失3公斤,以后每周体重维持下降1公斤,使体重不超过理想体重的12%为宜。年龄较大和肥胖严重者用低热卡食谱,食物能量来源应为高蛋白(30~35%),青春期由于生长增速,机体需要蛋白质增加,此时每日蛋白所占比例可高达50~60%;低脂肪(20~25%),碳水物占40~45%。 2.加强运动锻炼:开始,由家长带领锻炼,不断进行鼓励,使之坚持,克服由于因肥胖而致运动时易喘,动作不灵活而容易中断的通病,一旦体重减轻时,锻炼主动性即可提高。运动锻炼不但可使能量消耗增多,还可促进甲状腺素的生理反应,减低胰岛素的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有利减肥,并可促进肌肉发育,保持体力。有人观察,经12周综合训练,体重可下降5公斤,使心功能及有氧能力得到恢复。但运动量也应适应,逐渐增加活动量,使之能够耐受和坚持。在综合训练停止后易出现“停训反跳”,应继续制定低强度的维持方案,长期坚持下去。 3.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禁食、药物减肥和手术去脂等均不可取。 4.心理治疗及行为矫正:对此类儿童应定期门诊观察,鼓励和提高他们坚持控制食量及运动锻练的兴趣,使其增强信心,坚持不懈。指导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习惯,控制每日看电视的时间,少吃肥甘食品;介除其对能胖的心理负胆,体重一旦减轻,精神自会好转。 |